【原文】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龁,龁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译文】十月,秦昭王免除武安君白起的官爵,将他贬为普通士兵,放逐到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十二月,秦王调集更多士兵抵达汾城(今山西襄汾西南)旁。白起因病,未能起程,诸侯联军进攻王龁,王龁屡次败退,每天都派出使者前往咸阳求援。秦昭王于是派人驱赶白起,不允许他滞留咸阳。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抵达杜邮。秦昭王与应侯范睢及群臣商议道:“白起对于被驱逐之事,内心愤愤不平,口中还有不满的言论。”于是秦昭王派使者赐宝剑给白起,白起遂自杀。秦国人同情白起,乡亲们都为他祭祀。
【感悟】
1.战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能打的武将层出不穷,诸如乐毅、赵奢、廉颇、李牧、吴起,当然还有白起。这些人的命运又各不相同,而白起的遭遇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他既为秦国,准确来说是秦昭王的统一之战立下了不朽功勋,最突出的就是秦赵长平之战,最后却被秦昭王免为士卒,驱逐出京,直至赐死。未免让人唏嘘。秦人怜之,至今在陕西还有白起庙。
这似乎是一个老套的剧本,开疆拓土的征战时代,能征善战的一代战神,雄心勃勃的君主,阴险狡诈的丞相。
但这个故事又有太多故事背后的原委值得后人细细分析。
2.武安君白起之能,众人皆知。长平之战既是武安君的封神之战,也是君臣关系的重要拐点。
表面是上君臣意见不一致,白起想趁长平之战的大势,一鼓作气直取邯郸。秦昭王却接受赵之求和,同意赵国割地求和。值得注意的是,这背后还有应侯范雎受苏代的厚币游说而向秦王。
自此武安君白起与应侯范雎之间就有了隔阂。
所以大将在外,一定要注意和朝内君主身边人的关系,越是有能力的大将,越要注意;越是打胜仗,越要注意。
3.自此之后,秦王再令武安君白起带兵作战,特别是攻打赵国时,白起总是托病不行。而没有白起挂帅,秦军在合纵联军的攻势之下,败绩频现。
秦昭王多次催促白起出征,白起始终不行。即使秦昭王派出当朝丞相应侯范雎去请白起,白起也不答应。
是不是居功自傲已经不重要了,这是一个面子问题。既有应侯范雎的面子,更有秦昭王的面子。
病了已经和居功自傲画上了等号。而后续白起屡次都是以病为由。
4.于是秦王动了杀心,朝中诸人,特别是身为百官长的范雎举一百个手同意。
一代战神终究落幕。
5.为将者,光明磊落可以统帅三军。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君主。
不然越能打,危险越打。
其实,好多事都是如此。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在反复的证明。
或许武安君在最后的一刻会认识到自己最大的错误,但作为孤傲而刚硬的他,又会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