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三十三(12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促进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小学数学教学焕发了活力,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探索欲望,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对学习活动进行发现、检验和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书本知识,更感受到数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策略、技能与方法,获得了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了求知欲和自信心,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组织、设计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
我先谈谈设计探究性活动的策略一:探究内容要筛选。
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是探究性学习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恰当的探究内容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中去。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适合让学生探究,也有些内容不适合,而且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吴老师在教学设计时会详细析知识的特点、前后联系等,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先看案例及解析——这个内容有意义
关于循环小数,吴老师在教材分析时有这样一段论述:循环小数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循环小数产生的过程,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主动探究。
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才有了下面的设计。课程伊始,吴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从下面两个计算题中自愿选择一题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7= 325÷25=
课堂上很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题。选择第二题的同学早早算出了结果,选择第一题的同学仍然认真地演算着,吴老师则不动声色。一会儿学生们开始交头接耳。“我发现了,再接着往下算商一定还是0142857。”“我发现商的这几位小数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反复出现的。”
同学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发现了循环小数的规律。这是一个“圈套”,学生不知不觉地钻入主动探究的“圈套”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意义,远比告诉学生“循环小数是什么”重要!
吴老师抓住了探究要素以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开始了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感受到发现的喜悦,体验到数学知识自身的魅力。
要想让孩子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要依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给孩子提供恰当的学习方式,让孩子真正成为探索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发现数学中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