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数学教学学习笔记之二十五(1126)
今天谈谈利用错误的资源策略二:试错——诱导明理。
最好的学习就是在错误中学习。错误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才可能更好地防止错误。有些错误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怎样让错误变得有价值呢?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案例及解析——眼睛欺骗了我们
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故意制造错误让学生尝试:把16厘米的线段剪成了5厘米、3厘米、8厘米,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多数学生不加思考地大声喊:“能!”
教师非常认真地问:“能吗?还是让我们亲自尝试一下吧!”
一位跃跃欲试的同学怎么也围不成,不禁有些犹豫。
下面的同学也有些着急,纷纷支招:“再往下按按就成了!”见此情景,教师马上对一位支招的同学说:“你快来帮帮他。”小男生立即跑上来帮忙,终于看似接上了,他松了一口气。
这时教师用实物投影放大看似围成的三角形,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名小男生说:“这三条线段根本围不成三角形,您看3+5=8,8和8重合了,围不成三角形的。”
教师仿佛恍然大悟,一边自言自语地重复,一边用两臂比划着说:“5+3得8,8和8相等,那还拱得起来吗?”多数学生醒悟了:“当然拱不起来了!”教师继续说:“原来眼睛也会欺骗我们,数据证明5厘米、3厘米、8厘米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围不成三角形”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自己判断,不断思考、讨论,在现实面前学会透过现象思考数学的本质。这种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在探究中最终发现的数学学习经历,是形成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教师有意制造一些错误,目的是让学生在经历错误的过程中体会正确认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会辨析,学会比较与判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修正已有认知、克服某些经验负迁移服某些思维定势的过程中,将实践与数学原理很好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