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开放性人格的特征
开放性人格的可分为 6 个子维,幻想(fantasy)、审美(aesthetics)、感受丰富(feelings)、行为(actions)、思辨(ideas)、价值观(values)。
所以开放性人格的特征也从这6个来说,
高开放性人格特质具体特征和倾向如下:
1.想象力丰富,高创造性;
2.对艺术有更深的见解,容易为艺术触动;
3.重视情绪评价,能感受更深的评价;
4.喜欢新事物,喜欢去新地方,一段时间内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爱好;
5.喜欢哲学思辨,求知欲强,喜欢抽象理论性的问题;
6.喜欢挑战权威、常规和传统观念。
而低开放性则与之相反
放性低的个体则宁可不尝试新事物,他们思维更局限,更难看的长远,难以拥有全局观,和他人在沟通中往往也只能听到到字面意义,喜欢按部就班朝九晚五,稳定踏实的生活。在面对他人情绪时,低开放性个体不会有这样深刻敏锐的内心世界,对自己和他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力也更加钝化,或者后知后觉。
显然,高开放性人格看上去要优于低开放性人格,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核心考量要素就是:是否这个特质符合社会规律,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没有人是上帝,谁也不能做终极判定说具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唯一的「好」一定需要是符合 「适者才能生存,存者才可大放异彩,才能释放潜力创造价值」这个基本准则。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那么怎么做才能帮助自己/他人拥有更高的开放性呢?
突破开放性要面对两座大山,其中一座大山是恐惧,另外一座是直觉
1.突破开放性的成长必然痛苦,恐惧便油然而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集群,这时候就会存在“我以为”的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差别,当你意识到这个差别的时候,你的认知系统出现了动摇,而你的内心渴望改变,又会害怕变化的后果,而这份恐惧感,一旦自己战胜不了,她就将会卡在痛苦中,卡在不能改变自我认知模式的无力感中,让不管是生活质量还是自我的心理健康都收到很大伤害。因此,成长突破的痛,和固守安稳的痛,这两种痛中,可以选择成长之痛的人,走出舒适区的人都是幸运的。
2.低层度的认知决定你的直觉,直觉让你陷入既有的认知构架系统中
比如一个人学习的太少,思考的太少,经历的太少,这个世界看的太少,体验的太少,在自己的狭窄生活圈中很少走出去,这些就都会让我们陷在既有的认知构架系统中,浑然不知,没有练习反直觉思维的机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帮助自己做思维和认知的拓展,来帮助自己提升开放性,随着你内在学习的加深,你的想象力也会有所变化,常常留意自己的情绪和体验,用日记或和健康关系对象表达交流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对情绪的感受力,你的感受力愈加敏锐,想象力,创造力,都会相应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