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女的爸爸妈妈应该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总害怕这个天使般的小生命遭受什么伤害。
记得每每看到有小女孩儿被侵犯,被欺负的消息,总是开始担心女儿未来的生活,会不会也遭受到什么不好的事情。甚至爸爸一度开玩笑说,要去孩子的学校当保安。不知道这个玩笑里有多少认真的担忧。
这本书就是在这样的忧虑里买回来的。
推荐序里有段话,“我同意作者的观点: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的现在和将来注定比我们更加丰富也更艰难。所以我赞同作者的目标:要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女孩。”
这些我也赞同。目标一致的书更需要好好品读。
第一章里介绍了女孩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安全感———我是否安全,是否被爱(出生1岁~2岁)
简单地说,就是完全依赖父母的时候,这个阶段要及时回应她身体和情感的各种需求,让她对生活做出最基本的判断:我是安全的,我能得到爱。
第二阶段:探索———世界是否是个充满快乐的有趣的地方?(2岁~5岁)
这个阶段是以她第一个阶段建立起的安全感为基础,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第三个阶段:与人交往———我能跟他人好好相处吗?(5岁~10岁)
学会与人相处,尤其在小学阶段会逐渐学到最难得技巧———重视自己,同时也重视和尊重他人。
“若得到善意,她就会成为善良的人。若情感能得到回应,她就会成为富有同情心的人。若得到诚恳,她就会成为诚实的人。”
第四个阶段:了解内心———我是否能发现深藏的自我,了解什么能给我真正的快乐。(10岁~14岁)
女孩开始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想要成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体。
第五阶段:踏入成人世界———我能对自己负责任么?(14岁~18岁)
开始为成年做准备。
我的女儿刚好处在第三阶段。马上要成为小学生的她正在学着跟人相处。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从容与大方。她不怯生,愿意和人交朋友。记得曾经她教我交新朋友的方法“1.要善解人意。2.也不要太善解人意。3.要脸皮厚。”话糙理不糙,要坚持自己的底线的基础上去照顾他人。照顾好自己才更能照顾他人。且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
她遭遇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也会坚定地拒绝。前几天她说起学校里有好几个小朋友不经过她的同意就随意掰扯她的小书包。她很生气,所以她就吼了回去。那些小朋友就再也不敢了。说到最后她就开心地笑了。很多这些学校里的小事情,她都是先发一顿牢骚,最后告诉我们她已经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
她的这些都是我最缺乏的。我庆幸在她小的时候给予了我能做到的最多的关注和回应,才不至于让她站在人群中惶恐不安,手足无措。
想起自己刚刚去异地读书,在宿舍里三天不知道怎么开口和室友打招呼。现在和人相处,还是会莫名地尴尬。事后总觉得哪里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现在也学着慢慢给予自己力量,让自己和女儿一起长大。
我的孩子还要继续成长,也会有更多的困难和困惑。在这些困境来到之前,先让自己成长,才有力量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强大内心的自己。
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自己重新成长的过程。孩子身上的问题很多也是投射了爸爸妈妈的问题。问题发生的时候要先接纳,才能更好的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焦虑,逃避。
这章的最后说到,压力之下,我们都会退步。所以,如果哪天,我们突然不想起床,不想做事,不想与人打交道,允许这种倒退。趁机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