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大赛在大雪的融化中悄然落幕,55位教师的精彩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收获满满,回味无穷。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地方。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停下匆忙的脚步,走出课堂,审视我们自己。发现不足,带着思考再出发。
一、太热闹的课堂好吗?
我们追求太热闹的课堂,但是,有时学生往往静不下心来思考。如果要想与学生是平等的,我们要学会轻轻地对话,有的课堂看似很热闹,但是,仔细一想,学生的朗读进步不大,思考不够深入,感情不够到位,那一节课下来,我们又留给学生的是什么呢?“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润泽的课堂。也是一个思考的课堂。
二、关于主线问题:
在语文课上,主线问题非常重要,主线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头脑也清楚,上课老师思路清楚,听课老师思路也清楚。有的课文问题可以放在课文一开始,老师和学生就都不累了。否则,没有主线问题,就是问的问题太多了,一位曾经统计过老师上课可以问到80多个问题。学生一节课下来都是在被动接受状态,你问他答,再问,再答。什么时候问?主线问题问,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时候可以追问,去掉那些无效的一大堆问题,课堂就清晰多了,舒服多了。我们想办法让学生有问题才对,当你问的太多时,学生便没有自己的思考了。更不会主动提问了。
三、关于批注:
(1)批注要真批:教师要真正走到每个学生身边,真正看到学生的思考,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在那装样子。看他批注的是不是重点句子和词语,批注的是不是够简练,批注的符号是否规范工整。批注的词语是不是准确。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状态,批注不仅是为了汇报,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
(2)如何进行批注?为什么要进行批注?怎样批注?我们出示了主线问题后,学生要开始批注.首先熟悉批注符号。不同题材的文章,一定批注方法也不一样,小说题材的批注通过环境和情节,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批注这个人的什么精神。神话要批注从哪里感受到他的神奇。落脚点是神的一种品质精神,说明文批注说明方法和他的特性和严谨的用词,以及他的行文结构。
四、开头的调不要太高。
我们的整篇课文都有一个都有一个整体的感情基调。开始上课的调不要太高,在学生没有达到情感基调的时候,这种读就是一个干干巴巴的读,读课文题目有的可以问问题,有的可以学习生字,有的可以理解,例如古诗。学生的情感达到火候的时候在用心地读出这句来。才会有效果。也不仅仅是声音洪亮,他是带着情感了。
五、关于不同的题材可以怎样上?
神话:
神话就是神话,不要当成真实的故事来讲。首先学生可以进入情境,读出故事的神奇,读出你的感动,读得夸张一些。最后落脚点谁首先是神的精神,然后是赞美劳动人民神奇的想象。最后一定要你走出文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篇神话的影子,例如《夸父追日》学完让学生看看太阳,学完女娲补天让学生抬头看看天空。
小古文:
古文怎样学习。首先不要进行繁琐的分析。可以先让学生听听白话文的故事,如果学生对这个故事耳熟能详,然后再读古文就会觉得别的特别亲切。先让学生反复读,体会古文的美感。首先读出节奏,多找学生来读,学生就会听出几个学生不一样的地方,这时候可以抓住这个不一样的点,学生之所以断句不对,是因为他不理解。让学生分析,到底谁读得是对的呢?进而顺学而导。接着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小组先互相讲,再汇报,这时候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让学生认真听,肯定有的学生讲的意思不对,这时候让学生听出不一样、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一定是其中一个学生一个词语理解错了。让专门解决这个词语。课文中一定有一个理解中心的重点句子,要通过反复读,读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说明文:
说明文层次清楚,用各种方法去说明一个道理。为学生清晰的表达打下基础。不仅仅是分析课文所用的说明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要会学以致用。用在日常严谨的表达上。学生首先有情感,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情感。为了表达这种情感,我们要学会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朗读的时候不仅仅是分析课文的说明方法,我们也要读出说明文的独特的情感,一种严谨的认真的情感。
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这篇小说的作者开始了解,了解作者的国籍,写作背景,当然写作背景可以最后出示,利用背景走出小说。接着抓住人物的动作、心里、语言体会小说人物 的形象。小说的环境描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和渲染气氛,为写人物服务的,所以,可以学生说到哪分析到哪,读到哪,如果环境描写在推动故事的发展,就可以把环境描写单独提出来,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和作用学会在自己写小说时不是为了环境而环境,而是为了突出小说人物选择最能突出人物形象的环境描写来写。学小说时要读出小说的味道,故事的味道。
古诗:
是一个美的精炼的文体,我们要让学生先读,理解断句,然后整体感受小诗的情感基调,是“愁”还是“乐”,找到古诗的诗眼,然后让学生去品味,读,从哪里体会到的这样情感。让学生说一说,落脚点还是读,读出这种情感。抓住诗中最妙的一两个字,或者换词体会古诗的精妙。不要用繁琐的分析破坏掉这样整体的美感。最后,了解古诗的美感。
六、教师的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的评价语很重要,我们要好好琢磨,我们首先得听清学生说的是什么,如果是理解,第一层次是“你理解得很到位,”或者“你理解错了”第二层次是“你理解的很深刻”“你通过谁的回答有了新的思考,很好”。如果是朗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谁但对于这个问题,还有新的角度,谁对这个问题还有不一样的理解,谁还在这个句子中有新的发现。评价要有层次,有角度,要引领学生走向深入,如果,我们的评价语只是“很好,谁还有?”“不错,谁还有”学生的思考就一直在茫然的状态,没有新的,教师要适当的串联,领着学生反刍,才会让学习和思考走向深入,学生的学习才会深度思考,学有所获。用曹琳校长的话来说,“有的班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老师也要接得住”。那就是老师需要练习倾听,听出几个学生发言的联系,听出谁的发言正确,谁的发言偏颇,谁的发言最深入,到位。并及时把深入的到位的发言板书到黑板上。教师的评价要起到激励、诊断、引领的作用。
七、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我们一定要放手,借助学习单学习,或者出示了主线,教师就要真正放手,不要穿新鞋,走老路,看似教师放手了,“自由批注吧” ,一汇报就看来了,学生哪有什么自由,还得跟着老师走,。是“老师指挥棒下的自由”一种假自由。这样学生的学习不仅不会真实产生,学生也不容易感受到学习的有趣,更不太容易爱上学习。
八、学习的习惯:
语文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们时刻都要记在心里。一个班级学生应该有这个样子:倾听非常专注,能够对别的同学的回答进行质疑和补充。边听边思考。说,有的班级学生的语言又通顺,又流利,有的班级整体都不够响亮,不清晰,语言没有条理,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老师平时过于威严,学生不生的有感情朗读指导不到位。致使学生不会说话,说话没有断句,没有重音,没有感情。 另外,教师叫到孩子的名字,孩子要快速起立,干脆回答。有的班个别学生起立之后手扶着桌子,晃呀晃的,支支吾吾,重复来重复去的。我们都需要再练习。
九、学生的朗读:
关于学生有感情朗读,首先是在第一课读正确,第二课时要读流利和有感情,有感情在一句话分几个方面达到,例如一年级《秋天》一课,“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教师抓住“一片和一片片”的区别读出树叶非常多,把多读好了,再体会“落下来”,问学生想象到了什么,学生想象成小鸟飞下来,就出小鸟的感觉,想象成蝴蝶就读出蝴蝶翩翩飞下来的感觉,想象成邮票,就把邮票的感觉读出来。这样就在对比中想象中或者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一遍比一遍的而感觉更加丰满。在学生读到位了再放音乐来渲染一下,学生就读得更好了。音乐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有的老师还没让生读几遍,正确还没有达到,就想有感情,一般是很难做到的。
十、识字和写字。
关于低年级的写字。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有的班级学生的字真的特别漂亮,有的班级学生的字,就是没有个别笔画的修改,结构很漂亮,没有顿笔,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的重点,识字的顺序是先读课文,学生在课文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接着是句子,词语,生字,有的老师先让学生认单个的生字,“你们把生字都认会了,相信你在词语里会认得更好,”其实,老师说反了。
课堂大赛结束了,我们的思考并未停止,让我们向书本学,同事学,共同努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心灵之旅,在安全润泽的教室里快乐自由地学习,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