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基本类型
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类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关键在于明确分类的依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观察跨学科主题学习:知识的维度和主导学科的数量。
从知识的维度来看,我们可以将跨学科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习新知识,另一种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方位、复数、年月日和人民币的认识等,都属于学习新知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类型。
而像“探访地球之肾——湿地”这样的项目,则属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类型。
第二个维度是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导学科数量,区分为单一学科主导或多学科共同主导。
例如,“学会用‘数据’说话——‘校园清凉地数据地图’学科项目化设计研究”就是一个由数学学科主导的跨学科学习案例。
通过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将跨学科学习细分为四个类型,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理解和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在于妥善处理三种关系:学科间的关系、主题与知识点的关系,以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主导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跨学科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它不应取代学科学习,而是要与之相辅相成。这意味着在设计跨学科项目时,必须确保每个学科的核心知识得到体现和强化。例如,在数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数学知识必须占据一席之地,否则项目就会失去其学科的根基,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让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真正有所获得?整体设计非常重要,即处理好主题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的基本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还要让学生过一种真实而开放的社会生活,让学生有从教室走向社会的能力、意愿,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能够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