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鲁佳演说 视频号:鲁佳演说
在远古时代,你必须时刻保持对周边环境的注意,每一处异动,每一种叫声,甚至每一种气味的变化,你都需要注意,要不然就会性命不保。可以说,时刻关注身边所有的信息,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习惯。
因此,你每天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生怕自己错过什么重要的信息,并不是因为你没有定力或者时间太多,而是这些功能满足了你的天性。
我们天生爱分心,要解决天性的问题,我们只能用另一种天性去对抗!
1.对恐惧的逃避
当我们自身面临威胁的时候,我们会瞬间聚集注意力。比如你面前出现一只向你走来的狮子,你身边没有防护装置,你难道还会想着朋友圈的那些点赞数吗?不会!你只会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这一刻,脑海中只想着一件事:活下去!
当然,触发这种专注还有一个限制条件:时间紧迫。
比如,在工作截止日的最后一天,你的效率会突然变得很高,都不需要用什么辅助方法,就能心无旁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高效地完成任务!
那是因为你正面临威胁:完不成后果很严重!
2.对愉悦的追求
当我们做一些能给我们带来愉悦感的事情时,我们经常会乐在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比如玩游戏、刷抖音、玩音乐……
做这些事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很专心!所以,你说你无法集中注意力?怎么可能,只是这件事情你不感兴趣,不能给你带来愉悦感而已!
那什么事情会给我们带来愉悦感呢?两个关键点:1.确定性的满足;2.不确定的奖励。
想要的能得到就是满足,满足就会愉悦。比如动物,能吃饱就会愉悦,而人类除了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外,还有美食、美景、美人的需求,还有社会认同的需求。
什么是不确定的奖励呢?就是游戏中你打怪物,掉下的装备就是不确定的奖励;抖音你每刷一下,不知道下一个视频是什么,就是不确定的奖励;发个朋友圈,不知道会收到哪些人的点赞,就是不确定的奖励。
持续获得确定性的满足+不确定的奖励=上瘾!
当然,触发这种专注也有一个限制条件:能力匹配。
比如玩游戏,你把把都输;唱歌,没有人鼓掌:那么你会因挫败感而失去兴致。如果这件事对你来说太简单了也不行,比如与和你水平相差太多的人下棋,你同样会感到无聊而离开……
能力太高或者太低,都无法让你获得满足感,不满足就不愉悦,没有愉悦感,身体就不愿意集中注意力继续投入……所以,要解决专注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把事情选对了,不然专注的过程只会让你感受到煎熬。
但是,如果这件事确实很重要,但是你并不感兴趣怎么办呢?
那就给事情设置一个威胁对象和时间期限。比如:告诉你的团队:“我们离破产还有六个月!”;告诉你的员工:“这个季度业绩不达标,下个月卷铺盖走人!”;告诉你的男朋友:“最近老王同学经常约我吃饭!”借助威胁的力量,让自己或者组织保持专注,一路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