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咨询室里哭得稀里哗啦。
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她,有深深的挫败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之前好不容易从励志文里找补回一些信心,在父母高频的指责和嘲讽面前溃不成军。她想复读,但觉得即使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并不是每个原生家庭都是滋养型的关系,子女天然重视父母的评价,因为深深爱着父母。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肯定,或者经常被父母批评指责,往往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觉得自己不值得人爱。长期的浸润,这种对自我的评价会形成根深蒂固的核心信念。
让她和情绪待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后,我引导她回到自己挑灯夜战,把题解出来的那一刻,那时候的她是否也有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她的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又回到她和好朋友倾诉,好朋友给她鼓励的那一刻,是否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她的答案还是否定的;我们又畅想了几年后,当她用工作赚了第一笔钱,给自己买了喜欢的笔记本电脑,那时是否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答案仍然是否定的…这时候她的眼里开始出现了光芒,同时也看到了想法和情绪是会变化的。
她有自己的目标-考一所理想大学,我们一起梳理了实现目标的条件:信心(情绪资源),努力,复读的院校和学费,学习方法和资料。
不同的条件,需要匹配合适的资源。
父母目前比较难提供她情绪资源,她可以从咨询师,朋友,励志文中去找;努力,她一直在;复读的院校和学费,这个得找父母支持;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料,有更多的资源可提供,比如老师、网上的资料等等。
在纸上她做了个连连看,她知道了不同的方面,得匹配合适的资源,不合适的资源会让自己失望,甚至动摇自己的信心。
同时,她也知道了父母的模式目前很难改变,但那不是她的原因,不是自己很糟糕,而父母,虽然目前不能提供情绪价值,但在帮她找院校方面,也在支持着她…
在咨询快结束时,她露出了笑容,说,期待下周再见到我。
我明白,虽然她的核心信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但是有一些东西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