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纵横式融合的语文课
——《王君<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评点
通篇阅读完王君老师的《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有一个较为强烈的体悟,语文教学研究一定是生命在场的外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仅仅有文本解读的能力是不够的,必须是倾情倾为,充分咀嚼文本和作者内在的情感导向,方能更加全面的把握一篇篇经典之作。兼顾所谓与文本、作者、编委、学生之间的对话,基于“语言运用”情境下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之间以文本为媒介,来一次生命在场的双向奔赴,特别是师者能全身心激情投入,感化于学生,彼此方能在一篇篇经典文本中得到文化的滋养,反之,师者也是仅仅是完成基本教学任务而言,于学生即是“沾沾雨露”罢了。
下面以王君老师的《看云识天气》教学实录为参考,分别从“统筹提炼显功夫、胸中有章不凌乱、创新教法拓思路、实践借用为参考”展开评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一、统筹提炼显功夫
基于整篇教学实录,作者从“宏观、中观、近观、微观”四种镜像来观察文本,以此视角来触及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本,思路清晰,展现出王君老师从“高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构思技巧。
宏观视角下的“全篇提炼”,即提炼全文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全文内容,训练学生全面的概括和理解能力。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个“招牌”即是文章的关键词,类似这样的词还有不少,以关键词抓“骨架”,有提纲挈领之效。
中观视角的方法是“段落对比”,如“薄云”具体类型,作者提出的“横式展开”、“纵式前行”,段落之间对比分析,指导学生有条理性理解“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和“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等。
近观视角聚焦的是光彩现象,如“晕、华、虹、霞”,精准分析。微观视角是鉴赏句内的逻辑思维,就关键字词进行置换,这也是语文常用的“咬文嚼字”基本功的训练。考查学生对文本关键词的甄别及自我语感品味能力。
二、胸中有章能抓纲
承于上述部分的整体思路,作者的章法藏于心,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全面撒网。不同内容用不同的视角做具体的分析,充分彰显了王君老师对文本了然于胸的教学状态,正是因为对文本的透彻把握,才有不同视角下的教学方法的松弛有度。
三、创新教法拓思路
作者由说明文的分类别、下定义等说明方法,拓展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人名的分类,积极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教法,值得借鉴学习。但时过境迁,实录中的有不少的演艺明星出现了“人设坍塌”,他们的形象似乎与当下主流价值观不太合宜。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建议类似公开课,还是列举历朝历代沉淀公认的名人为好,可按“朝代、政治主张、成就贡献”等方面来区分,一是掌握文中的说明方法,其次是进一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何乐不为?
四、实践借用为参考
一篇优秀的实录凝聚的是师生的教与学的心血,其价值不言而喻,但借鉴参考定要结合实际,注意城乡差异,因地制宜,不可全盘托出,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课堂“窘境”,毕竟各地校情和学情大有不同,不可整体画线,弄不好就是有“挖坑”之嫌。好的吸收,不适合的则弃用,万不可简单的“拿来主义”。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不断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内在的含义,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基于学情基础展开,这也是我们开展课堂活动的根本。
回归课堂,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老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方能在不断探索中矫正方向,再走向创新,直至上出一堂师生之间能感觉到生命不断蒸腾的语文课。
20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