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开篇先讲了盲人摸象的例子: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明显,它说明若仅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常常会受到局限,很难看清事物的本质,所以必须要努力搞清楚他人的视角。
但还有另一层寓意常常不为人所关注,即当人们对真相的定义不同时,就肯定会产生争论。
这里视角是第一位的;引申开来,才是对真相的定义不同,带来争论。
日常工作中呢?作者举了一个赌场发牌手的例子:
Quadrafale在拉斯维加斯赌场管理着一群发牌手。
问题是如何定义“顾客服务水平”,他与下属Frond发生了争执:
Quadrafale将Frond叫到办公室说:“Frond,我给你一个‘达到期望’的年度评估结果,你的发牌技能很好,但你的顾客服务水平尚需提高。”
注意,这不是一个好的开端,发现没有,这里用了好几个“你” —— 所以,当然对立情绪就来了:
Frond不解地看着她,说:“你说的‘达到期望’是什么意思?我是整个赌场最好的发牌手之一。”
双方在继续升级了:
“我不是这样看的,Frond,”Quadrafale回答说,“我是说你的顾客服务水平还要提高一下,特别是你对顾客不够礼貌,要知道,礼貌待客是头等大事。”
继续升级,更多的“你”,互相指责:
“这是什么意思?”Frond问道。“你要更礼貌些,这不是一个复杂的概念。”Quadrafale答道。
所谓复杂的概念、或者说讲不清楚 —— 实际上很可能是问题定义不清楚、以及提出问题的人,自己也没想清楚:
Frond带着讽刺的味道反驳说:“我应该让他们每次都赢钱吗?这样顾客就能够感受到我多么重视他们,对吧?”
目标-标准-手段,这几个的协调一致,是多么重要 —— 下面就看到,失败的管理者怎样反应:
Quadrafale感到血压在上升,她回答道:“Frond,如果你不明白这个简单的概念,那我就将你的评估等级降到‘达不到期望’。”
除了权威,一无所有 —— 这是失败的沟通,是几乎全无的领导力。
所以,管理学上讲,无法衡量就无法改进;而衡量的前提是定义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