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道变成做到
塔塔老师在新的一次分享课中谈到了关于冲突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思维和想法都会存在着差异性。那么在日常中与孩子,与爱人,与父母,与同事,与他人之间难免会产生分歧与冲突。塔塔老师在本节分享课中,告诉我们在面对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以及化解。在我们这个小家庭里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分歧与冲突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我跟爸爸都是老师,我们在教育引导孩子的大方向上是基本一致的,但在具体事情处理上由于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常常无法达成共识与一致。我属于比较严苛“完美”型的妈妈,对于孩子抓得比较紧,管教得也较多。爸爸不认同我这样压迫而过分严格的教育方式。例如:我希望孩子在一二年级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以及书写习惯,书写作业时要认真,一笔一划,讲究作业完成质量。爸爸则认为孩子在一二年级时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应该多玩,作业只要能按时完成就可以了,对书写的要求没有必要那么高。在这种情形下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我们各自认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跟方式更正确,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从教育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来说我与爸爸两个人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个人认为在面对这些问题跟冲突时,我们双方都不需要去刻意回避跟掩饰。相反,应该去正面面对。发生冲突其实并不完全是坏事,它能暴露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或缺失的问题,从而引起我们对问题的重视,也更有利于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如果将矛盾跟冲突处理好,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因为一个孩子情商的发展和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往往都是从父母这里学习来的。父母之间,家人之间如何解决问题化解冲突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当两个人的观念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报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别一门心思指责对方,想通过争吵赢得对方,强势让对方去服从自己,时间久之转化为夫妻矛盾。我们可以选择尝试着去倾听对方做法背后的声音,理性客观判断之后再平心静气地与之交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一方可以适当让步,妥协。真正做到彼此多些理解、多些尊重,能够接纳彼此的不同,放下固有的思想,双方才能够心意相通。其次我们最重要的还是始终谨记应该在尊重孩子意愿和想法的前提下来教育孩子。不应该盲目地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对象,不考虑孩子的内心真正的需求随意塑造成想要的样子。现在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通过和他们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一起解决问题。我们千万别低估了爱的力量,却高估了管教的手段。父母的温暖和理解,胜过一切道理和教化。
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父母二人同心一致,消除矛盾、分歧,才能在良好温馨的家庭氛围下,给孩子的教育,成长带来利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