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怪孩子不听话、不懂事、固执,又习惯性以命令的语气要求孩子,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差。
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改进这个问题?
今天听书听到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他很爱自己的孩子,只要是休息时间,去任何地方都要把孩子带上,令他感到奇怪的是,每一次带他到步行街上,孩子总哇哇大哭,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有一次他有点儿恼火,俯下身子骂孩子:“你哭什么?”但孩子还是一个劲儿地哭,他终于忍无可忍,蹲下想出手打孩子,但就在他蹲下的那一刻,他惊呆了,当他的高度和孩子一样的时候,他所看到的不再是满街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一双双腿……
而自己何尝不是如此,现在带儿子出门,为了自己方便,总是让他坐在小推车,偶尔儿子闹着要抱抱,却也不断安抚他坐车。
殊不知,坐在小推车上的高度,刚好也是看到大人的大腿和小汽车的车轮。
我们和孩子的高度不一样,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因此,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真正意义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保有童心,以平等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更能理解孩子。
关于这点,童话大王郑渊洁做得很好。
在他儿子郑亚旗很小的时候,郑渊洁就向他灌输这样的思想:人活着要有尊严,要懂得爱和自由;在儿子比自己矮的时候,他一直蹲着跟其“平等”地对话;儿子从小到大对他一直直呼其名,不叫“爸爸”,直到“父亲节”央视邀他做客《艺术人生》,儿子才将一声“爸爸”作为礼物送给他。这样特别的家庭和特别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特别的郑渊洁和郑亚旗。
好,从明天开始,我也要学习郑渊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看看是什么感觉?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