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不管教的勇气》
作者:<日> 岸见一朗
读书感悟:
1, 序言中作者就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而自立的三大条件是:
①能够做出独立选择 ②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③摆脱自我中心主义。通篇作者也是围绕这三点去展开。
我理解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我们大人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成长最终一定是要靠他自觉性,他有意识到他的人生是要靠他自己来掌控,学习,打造的。我们大人需要有耐心,去发现孩子的亮点,对孩子表达感谢。在亲子教育中,我们大人给孩子传达了这样的观念,剩下的我们选择安于现状,喜欢它,享受这段亲子陪伴的旅程。
2.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父母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有效的指导 。接受孩子的真实面,孩子爱玩,好动,注意力短暂,好奇等等这些,这本身就是孩子的特点,我们大人不应该按照大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想象我们自己,走了30多年的路,长成现在的自己,而我们自己也不一定每个人都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这么想,平时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呢?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孩子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有限的亲子陪伴中,我们应该是尽量去发现这个生命本身的可贵。
孩子有时候故意做出不当的行为,寻求批评的背后是寻求关注;而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有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判;经常批评或者表扬孩子不利于孩子做出独立的选择和形成自己独立判断的价值观。而真正做到平等对待的是感谢:“谢谢你”“ 谢谢你独立完成了作业”,“谢谢你陪妈妈一起看书”,“谢谢你在公交车上能够保持安静”。
这需要大人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学习跟小孩说话的方式:不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礼貌地跟孩子说话,从牛顿的力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我们也可以得出,我们心平气和对待孩子,孩子也会心平气和对待我们,我们礼貌跟孩子说话,孩子不可能会无理由地对大人发脾气。
当我们感觉焦虑时,可以暂时选择回避;控制不住情绪发了怒火及时跟孩子说对不起,跟孩子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孩子用语言好好表达诉求时答应他们,同样孩子对待大人时一样适用。我们大人是孩子的同伴,不是敌人,我们不是对立面的,我们是队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当我们跟孩子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有什么问题肯定乐意于跟父母分享好玩的事情和快乐的事,也乐于向父母寻求帮助。
3. 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只能孩子自己完成。
书中讲到一个特别大的谎言:家长对孩子说,“只要你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这个谎言导致孩子的人生变得平庸。
因为孩子以为考上大学就会好,可是考上大学的人真的都过好了吗?考上大学离过得好还远着呢。我们要先放弃对大学的妄念,将来很有可能没有大学了,大学慢慢被颠覆了。现在的学习是,一个人想学什么东西都能学得到,不是为了一张文凭才去学。
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清晰的认知,并没有观察到什么最适合孩子,如果大人都那么多不确定,那就不要充满确定性地管孩子了。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家长在孩子提出请求帮助的时候给出建议,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试错,在试错中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行不通的。我们家长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温暖舒适避难的家庭环境。而奋斗或退缩是孩子的课题。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我们大人需要做到“课题分离”。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只能孩子自己完成。我们家长的是教导孩子学习,想办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有不正确的想法,父母可以谈自己的观点,对孩子的言行产生疑问的时候,父母可以坦诚地询问。但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学习,逼迫之下没有自主,自会有反抗。
同时也让孩子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自己,现在努力学习,将来才会对社会有贡献。可能大家会觉得这句话很大&空。其实不然。我们生存的环境不是封闭的,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个小团体中。很多事情需要合作才能进行。通过友好帮助他人建立良好的氛围。如果学习仅仅是为自己,孩子没有同伴的正面反馈,很难体会到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的快乐,产生技能学习和心里表征的良性循环,无法体会学习本身的乐趣了,更无法坚持。
绝对不能养成只有父母监督才学习的习惯。很多父母都有这个的苦恼,孩子写做作业父母要盯着,练琴要盯着,十足的陪读陪练父母。这一点要怎么做,可以延伸阅读《自驱型成长》和《驱动力》。我也在寻找答案中。
跟随着作者的教育观念,总而得出不管教的勇气。你找到这份勇气了吗?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