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天
培养儿童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1.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立场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应试教育,以分数求生存依然是大多数学校的潜规则。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这与应试教育,本不该互相矛盾。但是实践中,学生一般只跟老师一年,时间短,抬望眼铺天盖地的习题试卷。抓成绩就显得更为实际。
因此,我觉得教师的立场是前提。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让学生直面困难,循序渐进。
不要看不得学生作难,而很痛快地就去讲解,给出答案。我们要尽量克制好为人师的习惯,某些时候,它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教师常以为,讲过之后,学生就该会了。事实呢,那只是在老师的牵引下理解老师的答案,不是他自身努力思考得来的。
明确,在思考习惯的培养上,过程不能省略,它甚至大于结果。
3.兴趣导向,知识和能力才是永远学习的主体。授课的形式灵活多变,贴合儿童心理特点,使他们不至于觉得枯燥。
4.多方面的精神给养——课余的休闲活动,也是智育的关键。读书、绘画、探索自然或者做些小实验……动静之间,蕴藏着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别有洞天。思考也变得自然。
5.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推动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