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
1. 两种思维模式: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时由手电筒发出的光,非常的聚焦,而发散模式可以比喻成那种打出去很散的光,不像手电筒发出的光一样聚焦。
专注模式和大脑当中的一个区域关系非常密切,发散模式让大脑不用的区域有联络的机会,所以它才能够激发出更多新的灵感。
专注模式启动,我们的思维集中狭隘,只会在固有的东西里找解决方案。而如果想要理解新的事物,学习的新的东西,最好利用发散模式,这样才能够找到新的有创意的解决方法。
2. 记忆的技巧
组块其实特简单,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是把一个信息的碎片组成一个集合。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掌握知识的话,你要去创造一些组块,把一些没有意义的或者是分散的东西组合起来,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组块,这样可以让你更高效地学习、更快地记忆。
组块的第一个步骤叫集中注意力。
第二步理解。
第三步是去获取更多的背景信息。
如果我们想要记东西,我们必须要想,不要总是看。想东西是很困难的,因人有畏难心理,记完了之后他知道自己没有全记住,你让他去想,他会觉得特别痛苦。这个时候你可以用题目来辅助自己,可以通过做题去回想一下我今天都学了哪些知识点。
3. 学习之后的记忆方法
4. 第一个关键词叫做重复,在谈关键词的时候,我们要了解一段概念,一个叫做工作记忆,一个叫做长期记忆。
5. 工作记忆你可以理解成是一个短期记忆,它就像货物进入仓库之前的分拣的阶段,把所有东西往这儿一放,什么东西要入库,什么东西要丢掉,这个过程就像是工作记忆。长期记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货物入库的过程,有些东西一旦入库了,以后就好寻找,成为你的长期记忆,有些东西,我不入库,我把它丢掉了,忘掉了。
工作记忆的特点:记的东西少、容量有限;记的时间短。其实我们想要在学习中形成的记忆是长期记忆,怎么样可以把一个工作记忆转到长期记忆呢?有一个方法叫重复,间隔重复,过一段时间重复一次。比如你学了一个新词、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重复几天,它就变成你的长期记忆了,所以重复产生长期记忆。如果你学一个东西忘了,不要觉得是不是我记性不好,我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没法学新东西了,因为忘了就是人的本性,重复才是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第一个关键词叫重复。识点,连续重复几天,它就变成你的长期记忆了,所以重复产生长期记忆。如果你学一个东西忘了,不要觉得是不是我记性不好,我这个人是不是已经没法学新东西了,因为忘了就是人的本性,重复才是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第一个关键词叫重复。
睡眠:
在睡眠的过程中,大脑中的细胞会收缩,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缝隙会变大,这时候脑脊液从你的大脑中流过,像是打开了水龙头一样,会把那些毒素给冲掉,这样你的大脑才会保持健康。
完整学习过程的步骤:
首先你一定要非常专注地去解决一个难题,这个难题最好有个答案。
第二步,解完之后重新做一次,重做一次的时候要格外的注意关键的步骤。
第三个步骤,休息一下。
第四个步骤,你要好好睡觉。
第五个步骤,在第二天再来一次。
最后一步,一定要主动地回想、重复。
4.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一个问题怎么克服拖延?
自我实验法
告诉你自己,我要观察一下我自己,我到底是看到什么信号开始拖延,每次拖延多长时间,拖延之后做什么有用,做什么没有用。
第二个问题,在学习的时候到底是跟别人一块学还是自己学?
合作是可以增强你的学习效果的,合作不仅仅是跟别人合作,你要擅长让你的左脑和你的右脑合作来帮你学习。左脑和右脑的划分,有很多理论都已经被认为是虚假科学了,不是像你想那样,左脑负责什么,右脑负责什么,但是确实左脑和右脑在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一点点不一样,右脑更擅长去质疑现状、寻找矛盾、找到错误;左脑喜欢坚持事物原本的样子,为我们解释这个世界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会坚持认为这个答案是对的。
所以你在考试的时候,应该抽出一点时间做检查。因为抽出时间做检查的时候,你利用的更多的是右脑,专注模式之下,你利用更多的是左脑。同样的,平时咱们工作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转换一下大脑来做检查,不要做完了之后立马把工作结果提交给老板,可能会出错,这是我们说的一个左右脑的合作。还有一种合作是和朋友、同事之间的合作,作者认为一定要去找到一些和你一样积极向上的小伙伴一起来学习,因为和他们一起学习和讨论,等于是你拥有了很多发散模式的大脑,他们会帮你去发散你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思维。
5.怎样记东西更快
空间记忆法
图像法,大家一定要学会视觉化一些东西,图像比文字更好记忆。
比喻法
首先可以让你把学过的东西形象化,能够让你获得一个直观的形象去理解它;第二个好处是,它可以让你把已经学的东西和原来的神经结构联系在一起。
比较法
《刻意练习》
1. 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所谓的完美音高根本就不是少数人拥有的天赋,它是一个只要经过适度的训练,正确的训练,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
研究人员找了一群小孩,训练他们听一些和弦,训练完了之后,研究人员就会给他们进行测试,观察他们能不能正确的说出来单手和弦的音高,完成了训练之后,就发现参与研究的每个小孩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都可以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单曲的音高。
每1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拥有完美音高的能力,但是参加了训练的孩子,各个都拥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研究人员找了一群小孩,训练他们听一些和弦,训练完了之后,研究人员就会给他们进行测试,观察他们能不能正确的说出来单手和弦的音高,完成了训练之后,就发现参与研究的每个小孩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都可以辨别出在钢琴上弹奏的单曲的音高。
每1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拥有完美音高的能力,但是参加了训练的孩子,各个都拥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
莫扎特的父亲首先培养的不是莫扎特,而是莫扎特的大姐姐叫安娜·玛利亚·“娜奈尔”·莫扎特。安娜11岁的时候同时代的人就称她是钢琴演奏家,大键琴演奏家和职业音乐家。莫扎特爸爸还专门写了一部发掘孩子音乐才华的培训书籍,在莫扎特特别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开始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还有很多其他的乐器,所以莫扎特的能力其实也是训练而来的。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天才是训练的产物,不是天生的天赋。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和练习时间不固定。
并不是练1万个小时就可以,有一些领域可能需要3500个小时,有些领域可能需要1万个小时还要多,这是1万个小时定律存在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不只是时间问题。
举个例子,咱们门口看门的大爷,大爷看了20多年的门,他的开门技术有提高,但是没有成为开门界的翘楚,因为他开门的时候,每天做的事情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提高。
所以练习的效果和时间不是正相关的,也取决于练习方法,这就是我们这本书中讲的主要内容。
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去掌控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大脑,但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需要去学习这样的一个正确的练习方法,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来。
2. 天真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
天真的练习的结果是一旦你已经达到了这种令你满意的技能水平,而且可以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有目的的练习的第一个特征,有一个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不会像天真练习那样,只是反复的做某件事情。而是在每次练习之前都是有一个目的在里面,比如我要学音乐,我的目标是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整个曲子,这是我最近的一个月的目标。
当把这个目标达成之后,我又有一个目标,这就是我们有目的练习的第一个特点,我们一定有一个定义明确的特定目的。注意前面的形容词叫定义明确,这个目标可以有效的用于引导你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的第二个特征,必须保持专注。
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如果不集中注意力的话,是没有办法取得进步的。比如在学烘焙的时候,如果你一直都是三心二意的,是没有办法学会一个非常精巧的技术的,所以我们在有目的的练习之下,必须是一个专注的状态。
有目的的练习的第三个特征,必须得有反馈。
你在家学弹琴,弹错了几次,也没有人告诉你,你弹错了,这种练习就是属于没有任何反馈的练习。如果没有任何反馈的话,你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了,你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你可能对自己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所以你需要别人给你反馈,让你意识到你的弱点在哪里,让你去关注那些弱点,然后自我提高。
有目的的练习的第四个特征,需要走出舒适区。
如果不走出舒适区的话,你总是在做那些自己觉得特别容易的事情,那么你不会有进步。因为你做的都是自己会的东西,
天真练习是一种盲目的练习,看了一些指导,就开始练了,蒙着头去练,但有目的的练习,每个阶段都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天真练习是一种散漫的过程,但有目的的练习是必须要专注才有提升;
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在过去的人生中做的天真练习更多,还是有目的的练习更多?在你的职业上,在你的专业上,你是不是一直都在进行天真练习?这可能就是你一直都没有取得进步的原因。
3. 刻意练习的步骤和特点
学习不好的原因
你有没有发现你的高考,你的中考,你的所有考试其实都是一场有目的的练习,很多学生学习不好是因为他不看反馈。每次考试其实老师已经告诉他了,通过这次测验,你的什么方面学得不太好,要加深一下这方面的基础。但是他从来都不按照反馈的这种信息去做,他得到了反馈,但视而不见,他可能总是在关注自己会什么,总是在关注自己考了多少分,以及自己的同学考多少分,没有在拿到反馈信息之后继续练习。
还有一些学习不好可能是因为专注度不够,还有一些可能是不肯走出舒适区,比如偏科的学生,英语学不好,天天学数学,数学是他最好的科目,学了三四年一直都在学的好的这些东西上盘旋,却没有去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的特点
它和有目的的练习之间的区别,那就是刻意练习不只是有目的的练习。
刻意练习的第一个特点,需要发生在一个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第二,刻意练习需要一位能够布置练习作业的导师,来帮助学生提高水平。
第三,刻意练习是必须有意而为之的。
大家需要注意就是,刻意练习并不是跟着老师做就可以了,老师教你就简单的遵守老师的指示,这样是不够的。学生必须要跟着他自己练习的目标,能够适当的做出调整,能够控制自己的练习,然后能够有意而为之,
高考倒是蛮符合这个刻意练习的行业要求的,你考得好和不好是有一套标准的,可是没有导师怎么办?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记得这句话,尽可能的去利用刻意练习的原则。比如我们是不是可以去上网百度一下,看看一些比我们杰出的一些学长学姐他们是怎么学习的,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取一些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我们也可以从专家那里获取一点建议;我们还可以从书上找;甚至可以从媒体的采访中去获得,找到这些方法之后用它来指导我们,然后根据反馈不断的去调整自己的训练方法,这样做我们是可以提高的。
4. 刻意练习的原则和运用
首先一定要记得找一个好导师。
怎么找到一个好的老师?
一个好导师,他首先得是一个出色的人,他自己必须得做出过一些成绩;
第二,他必须还得有教育的经验,因为他自己做的好并不代表他会教;
第三,不管老师带你上多少堂课,主要还得靠自己来训练,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
第一个词叫专注。
第二个词叫反馈。
一定要得到反馈才可以,不要瞎练习,一遍一遍的重复,没有反馈就没有第三个词叫纠正。
第三个词叫纠正。
所以我们要学习一个技能,最好把这个技能做拆解,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去练习,去看反馈,有效的分析可以确定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这才叫进步。
3. 攻克练习的平台期
平台期
有一个理论叫做20小时学习理论,在入门的时候你是学的最快的,但一旦过了进步神速的期间,你就会进入一个稳步前进的状态或者是停滞的状态,那么这个就成为了很多人能力的瓶颈。他因为没有办法进步了,最后就让自己停滞在那个水平。
怎么渡过停滞期?
第一种方式就是,大家一定要记得,你不要不进步的时候就给自己加量、加量、再加量,或者是去挑战一个更难的事情。
我不进步了,是不是我不够努力了,是不是我应该去做更困难的事情来挑战我自己,其实不是。
对于遇到停滞阶段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以新的方式去挑战你的大脑和身体,当你遇到停滞期的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换个方式学习。比如健美运动员,他们可能会改变训练的类型,他以前可能是每天做两个小时的举重的力量的训练,每天练一个东西练10次,但现在他们不了,他们可能会只练5次,可能就是换一个方式去练力量。
这种换个方式有时候会让你突破瓶颈期,交叉训练,在不同的训练之间做切换,这样的话就可以让你用新的方式一直在不断的挑战自己,让你避免去陷入一个平台期。
面对平台期的第二个方法叫攻克特定的弱点。
人们在学打字的时候一般是每个手指负责几个按键,到最后我们就能够练习出来,练习出一个不错的水平。我们可能最后还是会犯一些比较小的错误,但是我们的速度还可以,一般人他们就会停滞在这个阶段,偶尔打错字,但是速度还可以。那些专业教人打字的老师,为了能够让学生跨越停滞阶段,他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打字,大概每天留出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以比平时更快的速度打字,这样就能够发现他们到底是在哪些地方是错的。
比如连续打两个字母的时候总是顺序打错,他就要重点训练。突破平台期的第二个方法就是稍微逼一下自己,找到自己的固定的弱点,找到绊脚石,因为你不是所有的部分都没有学好,找到绊脚石之后瞄准它,要攻克特定的弱点,这是面对平台期的第二个方法。
第三个方法就是一定要保持动机。
动机这个事情很重要,因为一个训练可能要坚持很长时间才有结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怎么样让自己能够保持一直有活力,保持自己的强烈的动机,对于训练的效果也很重要。有时候遇到瓶颈期是因为你累了,你乏了,其实你没有退步,或者是你对自己的期待太高了,你觉得有挫折感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保持自己的动机。
有时候你坚持不下去了,是因为你做事的时候,你的动机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继续前行的理由,就是为什么我要继续做下去;第二个部分就是停下脚步的理由,就是我放弃的动机。他说一旦你停下脚步的理由战胜了继续前行的理由,那么这个时候你可能就放弃了,就不再继续坚持练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