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1546天。2021.08.23
关键字:
答疑解惑部分:尊重、比例、系统观、不要变要、绕开问题、训练焦点解决思维。
知识点:
1.尊重来访者的选择,依据来访者的需求决定接下来聊的方向、主题和具体内容,而非咨询师根据他的问题决定聊什么。如来访者的问题是烦躁,若来访者想聊烦躁就聊,不想聊,就聊他想聊的,想多聊就多聊。SFBT咨询师要善于把握一个比例,即不激发来访者的负向情形(即非病理导向),不主动过多地深层地聊可能引发负向的面向(如问题的原因、谁造成的、伤害多大等),而是在问题描述后,将关注点聚焦于焦点解决的思维架构,如目标、例外的探讨、建设性方法的讨论等,转向能力导向、复原力导向、动机提升导向、当事人中心、未来导向。
2.系统观。孩子的问题并非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他的问题与
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等都有关系,所以其生活的每一个系统内有人或其他条件发生改变时,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改变。如,孩子生活的家庭系统,若有一个人改变了,如妈妈,也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当妈妈说话的态度、爱的方式、教养方式等有调整时,往往会看到孩子的态度、行为习惯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说家长进一步,孩子进十步;家长改变一小步,孩子改变一大步。所以当孩子出状况时,家长、家庭的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改变非常重要。
3.不要变成要。当来访者说不要烦躁、不要生气、不要焦虑、不要自卑等时,一定要转变为想要什么?如,如果不烦躁了,希望未来变成什么样子?没有烦躁时,会做什么?有没有什么时候,在烦躁时做到能够稳定住自己,安慰到自己呢?如果烦躁时,想到自己的什么品质可以降低烦躁?……
4.绕开问题。有时候,来访者不愿意直接谈问题,也不知道如果谈,那么绕开问题转向其希望、想要聊的话题上来。有时候青少年为了自己想要的目标,会愿意去面对他不愿意面对的困难,问题可能就此得到解决。如厌食的孩子,不愿直接聊如何进食,而是聊他感兴趣的社交,以及社交进食的处理。孩子为了实现可以与同学、朋友的社交活动,或许就愿意尝试社交期间如何进食的问题。
5.练习焦点解决思维思考问题。不要针对问题提问,每个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同一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解决的办法是不同的,他们看问题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所以问题或议题是问不完的。所以焦点解决的人性观“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任何两个人的经验都是不同的,无法被另一个人的观点所决定、所建议”。所以,作为咨询师,对每一个问题练习用焦点解决的思维(概念)进行思考,如,用重新建构的眼光看正向是什么,例外在什么时候在那里出现过、目标是什么,来访者的内外资源有那些、有那些优势可以帮助到他等。如一个人不想活了,他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让他产生不想活的念头,其实他不是真的想要自杀,而是离开一种痛苦,这个痛苦是什么?如何处理痛苦?或者至少,现在他还活着站在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