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家长,对孩子是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都能包容孩子,接纳孩子,哪怕孩子要天上的星星,他们都想搬张梯子去把它摘下来。
还有一类家长,对孩子是有条件的爱。平常都是很爱的,但是,当孩子考试不及格、在外面打架了、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就会收回或暂时收回对孩子的爱。当然,家长在心里都是爱孩子的,但做出来的样子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了。
这两类家长,你是哪一类呢?或者,我们应该对孩子付出哪一类爱呢?
无条件的爱孩子,真的会宠坏孩子,让他们以为他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世界都要围着他们转,他们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歌唱家李双江对儿子李天一的爱,就是无条件的爱,结果把儿子送进了监狱。
而有条件的爱,如果给得不当,也一样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比如,孩子考得好,父母就非常高兴,孩子想要什么给什么。孩子考砸了,家长就生气,惩罚孩子。甚至有些家长直接对孩子说: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你管。
2022年,上海一个14岁的女孩跳楼自杀,留下一封3页纸的遗书,说她父母爱的是一个考满分的孩子,爱的是那个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孩子......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有条件的爱,把一个乖巧的女儿活活地“逼”上了绝路。当然,天下没有哪对父母真的会想逼死自己的孩子,他们的本意可能是想激励孩子,没想到却造成了那样的悲剧。
安妮在她的新作《心理韧性》中的观点是,父母需要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成就方面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成绩好与坏,无论孩子“有出息”还是“没出息”,我们都要爱他们。这样孩子才不会有压力,不会担心因为考不好而失去父母的爱。如果父母能好好鼓励孩子,他们就能释放自己的潜能,心无旁骛地用心学习。
而对于孩子的品格、价值观和行为方面,我们要给予他们有条件的爱。当孩子的品质出现问题时,父母就要让孩子知道,这是父母不喜欢的,是需要纠正的。当孩子表现得勤奋,有毅力,善良,有责任有担当时,我们就要鼓励孩子,表扬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会将这些好品质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千万不要把有条件的爱与无条件的爱用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