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说明:此文为二哥所写,我代为整理。
接到大妹的电话,我整个人都崩溃了,匆忙赶过来,母亲却永远离开了我。
在我记事起,一直住在左云县东巷,1977年,我7岁,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领我去学校报名,学校不给报,说农户需要返乡,再后来只记得大门口停了一辆解放牌汽车,自此我们全家就从县城回到了村里(赵火色村)。
回到村里的母亲起早贪黑,种地、喂猪、喂羊……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从小家境贫寒,十二岁父亲去世,虽然没念过几年书,却聪慧异常,每年村里分粮食,算帐时,总少不了母亲的身影,她总能帮人们把账算得一清二梦。
母亲自己读书少,就希望孩子们多读书,在那个不怎么注重读书的年代里,村里同龄的孩子们几乎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但母亲不顾家里的贫困,始终供我们兄妹读书。初中时一周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把我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返校时,又会给我带上足够的零花钱,而实际上父亲每月四十元的工资几乎被我和哥哥拿的所剩无己。无论生活多么艰辛,母亲都咬牙坚持着,让我们读书的念头从来没有动摇过。后来我和哥哥去外面念书,父亲每月微博的工资已不够支撑我们读书及一家人的生活了,母亲就去给包工队做饭,扫大街,给人家看小孩….…只要能挣钱,母亲什么活都干。而在我们上学走时总是说家里有钱,让我们拿的多多的,让我们在外体面些。
对于子女,母亲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我多么调皮,母亲都没有骂过我,更别提打了。有一次过年打扫家,炕上的席子卷起来,我钻了进去,把手上的墨水涂在了脸上,母亲心痛地抱起我,问我疼不疼。对于外人,母亲又宽宏大度,小时候如果我被别人打了,她不但不去找人家评理,还会把家里的好吃的分给他们。种地忙时,总是先帮别人家的,后管自己家里的,邻里有事,总会无怨无悔地帮忙。
再后来我们兄妹相继成家,母亲想改善住房条件,免得年迈的父亲整天倒泔水,打炭生火,但她不忍心让孩子们给买,怕家里闹矛盾,就从父亲微薄的工资中积攒,每年也攒不到两万元。在一次坐席中,二舅和我们说起母亲想买房,钱不够,我知道后说缺多少我给拿,而母亲说只差一万,实际上差的不只这些。头一年冬天买下房,第二年春天母亲就让父亲给我们送拿的那一万元了,早上7点就给把父亲打发来送钱。
19年6月底,大哥和二妹去大同和您做胆结石手术,那是实在疼的不行了才去医院的,我正好在大同阅中考卷,抽中午去看您,您却说小手术,工作当紧,不要来,看误事的。
去年疫情父亲生病住了半个月院,母亲一直责怪父亲,孩子们忙忙的,你多注意身体,少给孩子们添麻烦,母亲每天像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父亲,领着父亲上街,转超市,每晚要起好几次,从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这就是母亲,不求任何回报心里永远装着孩子,装着我们这个家。母亲在我面前从没诉过半句苦,没有过半句怨言,而母亲背后的辛酸又有谁能知道!
去年后半年我媳妇生病半年,今年邮局家属楼成危房不能住,我们就住到了武家沟的房子里,每天晚上放学后都快9点呀,看您们次数相对少了,一周才能看上一次,再加上有大妹的照顾,所以很放心。没成想,您却走了,走的那么匆忙,让儿没能孝敬您,也不能再聆听您的教诲。时至今日,我仍然不相信,身体硬朗,活泼自强的母亲会永远地离我而去。妈,儿真的好想你,您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走了,愿您在天堂里好好休息。
妈,此生无相见,膝下之恩怎相报?您放心,我们兄妹四人会和睦相处,继续照顾好年迈的父亲,您这样走了,带着我们深深的爱与不舍,留下的不仅是儿孙身上的血脉,更有朴素的勤俭与坚强,我们唯一对您的孝,就是伺候好父亲,愿来世再做母子,好好侍侯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