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到了晋庄平公六年、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也即鲁襄公于正月前往晋国答谢盟主出兵和为鲁国割占邾田的当年,晋国正卿士匄(范宣子)正式驱逐了当时任下卿的栾盈(栾怀子)。
3、驱逐栾盈之迷
按照《国语》的说法:晋国首先发生了另一次动乱:
…….平公六年,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晋语.阳毕教平公灭栾氏)
于是随后在晋庄平公与诸臣检讨这一事件的时候,大夫阳毕则尖锐地指出当年曾经弑杀厉公、颠覆大宗的栾氏正是不断产生祸乱的根源,所以尽管栾书曾经拥立晋悼公即位、栾盈本人也没有什么罪过,但是为了树立国君的权威就必须将其驱逐。于是晋平公就派遣中军尉祁午和阳毕一同去曲沃宣布以弑君的罪名驱逐了栾氏。
不过细看起来就会发现阳毕的这个说法有很多漏洞,首先当时参与谋杀晋厉公的固然有正卿栾书,而同时中行氏和程氏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即便要追究责任,那么这两家也无法幸免。可是由于中行氏和范氏之间的长期亲密合作关系,以及晋平公个人对程郑的宠爱,这两个家族都没有被波及。荀吴(中行穆子)在庄平公和顷公两朝逐渐成长为晋国最主要的军事将领,而原先担任乘马御的程郑恰恰因为栾盈被驱逐才有机会进入了六卿行列。可见驱逐栾氏跟导致厉公被弑的 “车辕之难”(前573)其实没有必然联系。
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导致赵氏大宗原氏、屏氏被灭的 “下宫之难”(前583)中,真正直接弑杀晋灵公的赵穿后人赵旃就没有被追究,反而由新下军佐一路晋升为新军主将;担负 “弑君” 罪名的赵盾之后赵午也没有因此被灭,反而继承了赵氏的家业入继大宗。可见赵同、赵括之死纯粹是由于赵氏的势力太大而遭到其他新兴贵族的妒忌,同时赵氏兄弟又过分张狂,且得罪了景公之妹孟姬,此难的根源也被称为 “孟姬之谗”。
因此 “下宫之难” 与 “栾盈之难” 的共性在于,旧贵族实力过分膨胀,新任家主又缺乏保护自己家族的实力。因此《国语》记载晋庄平公与阳毕的对话即便确实存在,也不过是执政的范氏、赵氏通过各种方式在向晋侯施加影响,以达到打击栾氏的目的,而非此次变乱发生的直接原因。相比之下,《左传》给出对 “栾盈之难” 的解释似乎更为合理:
……范鞅……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桓子卒,栾祁与其老州宾通,几亡室矣。怀子患之。祁惧其讨也,恕诸宣子……范鞅为之征。怀子好施,士多归之。宣子畏其多士也……怀子为下卿,宣子使城著而遂逐之……(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也即范氏本来对于栾氏的影响就始终颇为顾忌,于是借助其家族内部纷争诬告栾氏企图作乱。可能恰好在此同时发生了与栾盈有关联的箕遗、黄渊、嘉父等人作乱事件,于是将其与栾氏的内斗强行联系起来,并通过阳毕向晋侯谮言。同时范宣子为了调虎离山而安排栾盈帅师外出在著地筑城,并借其孤立无缘之机将其驱逐出境。
此变乱甚至波及到了晋国许多其他家族:
……秋,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箕遗、黄渊、嘉父、司空靖、邴豫、董叔、邴师、申书、羊舌虎、叔罴,囚伯华、叔向、籍偃……知起、中行喜、州绰、邢蒯出奔齐,皆栾氏之党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可见受到敲打的还包括曾经与栾氏比较亲近的知氏、中行氏等卿族,与郤氏同为曲沃系 “武族” 的羊舌氏家族各个分支,以及在晋国历史颇为悠久的太史董氏以及掌管典籍的籍氏等家族,相当于为巩固范氏在晋国的统治进一步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