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老子的理想国: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引言:这一节老子理想中的“国家”的一幅美好蓝图,也是一幅充满田园气息的农村欢乐图。这样的民风淳朴敦厚,生活安定恬淡,不禁让我们想起柏拉图著名的《理想国》,同样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社会生活情景,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韩鹏杰老师将为我们做出解读。
原文:(第80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注释:
使:即便、即使。
什伯之器:指具有十个人或一百人的工作效率的器械。
重死:重视死亡,即爱惜生命,不轻易冒险。
舟舆:舟船和车辆。
陈之:用于战场作战。
个人理解:
1、哲学家们认为人类发展规律是:平等——不平等——平等
2、老子认为繁多的工具让人很难回归朴素的道德和习惯;人的聪明才智是动乱和苦难的根源。关于这点,也要辩证的来看,一切事物都有好坏两方面。
(1)好的方面:从古至今,所有的发明创造、新的发现,都在推动这社会的进步,都是围绕着与人方便产生的。近代历史也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这个道理。当代科技高速发展,很多领域都使用人工智能,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们感觉生活也更方便了,比如扫地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产生。
(2)坏的方面:每一次的发明创造,都会被有些人用在不好的地方。比如:火药被更多的用在了DZ上。
再比如,现在如果我们有知识的盲区,完全可以问“度娘”,减少了我们在浩瀚的书堆中查找的时间。但与此同时,却也让我们更懒惰了。孩子们已经不知道如何查找字典,成人也很少去阅读书籍了。
面对这些人工智能,人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而那些看似解放双手的家电,会被经常使用,好像让我们更忙碌了;那些方便的交通工具,让我们更奔波了。
社会进步了,生活节奏反而变得更快、压力更大了,更多人却想着去过简单、质朴的生活了。这就又回到了老子所设想的理想国的样子——
3、老子所想象的理想国是返璞归真、和谐、和平、平等的。其实也不算想象,毕竟我们的国家现在就是没有战争、强大的;在法律、权利、义务面前,我们是人人平等的。
至于是否要回归返璞归真的生活,这是个人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只要不越界,我们无权评判他人的追求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