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51,12-13-3,告子章句下13-3》
【"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
今天是丁酉年癸丑月壬子日,腊月初四,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今日大寒。
上一节,公孙丑提出疑问:为政之才应该具备三个能力:强而勇毅,智虑有余,多闻博识,显然,乐正子缺乏这三点,老师却为他将执鲁国之政而兴奋得睡不着,这是什么道理呢?对此,孟子首先否定了三才标准的评定方法,紧接着提出一个新标准:好善。
好善,就是乐取于人以为善,就是与人为善,就是善与人同。
好善,是儒家关于领导力的核心思想,这一文化传统渊远流长,自尧舜禹三代以来相传至今而不绝于世。
好善有三个层次,子路"闻过则喜",属于善于反省改进型;"禹拜昌言",属于主动求善型;大舜"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境界最高,属于人己两忘,形迹俱化。
好善打开的世界,是人类全体世界。不管上古神话时期的贤人还是当代俊杰贤人,不管本土文明成果还是其他文明的成果,不持门户,不执教条,存亡绝续,继往开来。虚怀雅量,足以容贤。开诚布公,可以广益。不自欺,不遮掩,有自知之明,有受贤之诚。
这一节,孟子指出好善的另一性质:等于是合天下之见闻,合众贤之力治理国政。
孟子说,好善不仅能够治理一国,就算以此治理天下亦绰绰有余。
此一原理来自公理。
善,就是天下的公理,而好善的人,怀有的就是天下的公心。
这一点,在工作中的体会特别深。曾国藩说:"公文里面好修行。"正是如此。
工作场所,真正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点儿私心私智都不能有。稍有姑息苟且,反弹即至,绝无例外,丝毫不爽。
每事每人每天每时,秉公心拒私智,可能吗?可能。需要勇气吗?太需要了。若没有"咬碎刚牙,把心一横,爱咋咋地"的决心,没人能做到"秉公心拒私智"。
常有人提醒我:那是靠山啊,那是盟友啊,那是势力啊,那是钱啊,那是吃亏啊,那是麻烦啊,那是什么什么啊!我只问一句:公不公道?我听公道的,不听公道以外的无论什么东西的,不管它以什么面目出现在我面前:一会儿扮做靠山,一会儿扮做伯乐,一会儿扮做盟友,一会儿扮做恶煞⋯
南老怀瑾先生教了我一个咒子,很好用:呸!
权力考验人。有一篇文章的题目特别有味道:《如果给你权力,你会不会成为暴君?》这是大概率事件。人性中的欲望、激情和理性,如何平衡?这是千古大课题。大部分人过不了这一关。公心,人人都说自己是公心,那是因为你还没啥权力,这种话只能是一个说说的看客不痛不痒胡说八道,要想做到公心,需要极其艰苦的学习和修养以及历练;私智,随时控制你,芝麻大的权力也会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自用自刚本身没有刹车系统,往往只有从权力的悬崖摔落下去,才能终止谬误。能做到子路"闻过则喜"层次的,没几个。子路,看似粗野,也是七十二贤之一,岂是常人。三年前,师父教我说,如果只是想赚点小钱快钱,不需要做学问,但如果想大用,非要学习学问不可。我在心里埋下这颗大用的种子,耕耘三年,今天才明白一点这句话的意思和份量。
公理之善,公心之好善,意味着一个大原则:不炫己之才,惟好人之善。
这个原则的能量很大,大如江海,广如天地。只要虚而能受,就如江海接纳众流一样,只要大而有容,就如天地包蕴万物一样。那么,这种能量就是正能量,吸引的也是正能量,影响范围如风声所播,意气所招,不但认识的人不断地贡献忠告,近处的人都来亲附,就算是远在天涯,千里之外的,莫不感同气之相求,幸善言之可售,都会不惮远途旅行,前来告我以善。
这个原则,将如何发挥出能量呢?其机制就在于,它会造出全新新局:合天下之见闻,创造出合力治理国政的局面。公孙丑所说的三种人才也不会浪费:强者效其力,智者献其谋,多闻者程其艺。这样一来,每个层次,每个部分,每事每物都有望获得恰当妥善安排,天下可治。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