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近日,看到一本书《为数学理解而教》特别喜欢。我就认真阅读了中原名师张素红校长我的教学主的《为数学理解而教》一书。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为数学理解而教描述。张老师在书中描述: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重视数学学习过程,就离不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教数学,才能给孩子鲜活的、灵动的数学课堂,才能唤醒每一个孩子的自主探究欲望,给予数学课堂更丰富的内涵。“理解”走入数学课堂,便有了丰富的课堂情境,根据数学问题向生活延伸、向社会延伸,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尽情去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学习数学的知识网,让孩子亲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能深层次地进行理解,从而在理解中发现问题的源头,梳理问题的脉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我慢慢品读着,“为数学理解而教”似遇知音。想到自己每次备课时都会看看办公桌边边上贴的座右铭“小言,理解”,这小小的四个字时时刻刻都在提醒着我,无论备哪一节课,是不是公开课,都要为学生的理解而努力。理解就是理所当然的感觉,知道不等同与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微妙的,是不可预测的。课改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这需要理解,真正的理解是离不开对话的,一节好课只有在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中,才能达到彼此的相互理解。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对一件新生事物的理解都是奇妙的心理变化,瞬间理解的感觉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天窗,豁然开朗,以前的种种困惑,迎刃而解。内心是通透的亮堂,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
“为数学理解而教”是让我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与严密性,更把握着数学的感知性与思想性,让数学学科在理解中生成与升华。“为理解而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在上每一节课新课前,教师要备学生,备教材。教师应该熟记于心哪些是常识内容,不必多解释,因为这些常识是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教师利用这些常识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从而达到理解新知识的目的。真理解是合情合理的解释,学生不是机械的记忆,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假理解是学生不去追求合情合理的理解,只是把知识作为一种最终结果而进行机械记忆,让学生理解就是让学生觉得有道理。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学会数学的桥梁;对教师的理解是亲其师的纽带;相互理解是家校沟通的绿色通道;教师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生,才会设计出一节节“为数学理解而教”的课堂,才会出现一个充满生机的课堂,师生才会全身心的投入教与学。最美的相逢在心灵一为理解而教。我读后最深刻的一个体会,等待,也是一种美丽。
静静等待收获的季节,那是一种辛苦与收获的美丽;静静等待日出东海的瞬间,那是一种欣赏美的愉悦美丽;静静等待一个人如蜗牛般的完成“任务”,那是一种理解的美丽,因为相信,所以静待花开,那是一种理解与尊重的美丽,成功瞬间的相视一笑,那是心灵互通彼此理解的美丽。
这是一到复习题,我理解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放手这节课我只想做一名“懒”老师。规则:自己独立解决的,说清思路,这节数学给你自由不用交数学作业:小组合作每个人都能理清思路的,少做一道题,放宽交作业的时间;需要老师帮忙的,作业一道不少,按时交。规则学生清楚之后,教室有片刻的安静,接下来就好像超市一样闹腾。因为“懒”,所以我静静的观察着孩子们脸上的变化,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在心底乐开了花,这正是我想要的。好学生开始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一会功夫,有的学生拿过来给我看,学生的讲解在悄悄的进行着;有的学生则几个人一组,在争辩着,计算着,推翻着,重复着。我在一边懒懒的看着,保持着沉默。
大半节课过去了,一个小女生怯怯的把本子拿给我。“老师,你看我做的对吗?”我接过本子,笑眯眯的活:“孩子,你能说说解题思路吗?”她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边折,一边说着自己的理解,每一不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老师,这道题是我自己做的,我没有抄别人的。”“我信息你,孩子。这道题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谢谢你这节课上的优秀表现,老师奖励你一个拥抱。”我把她轻轻拥在怀里,悄悄的问“你认为数学难吗”“理解了就不难了,我的数学从来没有考及格过,感觉很难,不想学。老师,你不一样,通过这道题我觉得数学只要理解了,没有那么难,关键还得靠自己悟,悟出来的数学才是自己的。”“你说的真好,悟就懂,懂就是是理解。在数学课堂上理解是最锋利的武器,只有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才有思维火花的绽放,创新才有可能。孩子,只要用这种方法去学数学,相信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这节课接近了尾声,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还在用心画一画、折一折,外面的世界对他如无,他忘我的投入让我感动,因为我一直在悄悄的关注他。前后他共折了五次,第一次图画的太小了,剪下来没办法折,重新又画,再剪,这次高画短了,丢掉在来,每一次都是那么的投入与挚着,我不忍心打扰,只静静的看着。我在心里悄悄地说给自己听,孩子,你慢慢来,我等你。“嘘”他轻轻的嘘了一声,脸上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似乎终于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接着开始计算,验算,最后拿给我看。“孩子,你认真的样子真帅,老师为你点赞。”他的脸红红的,大声说:“谢谢老师”还调皮的朝我眨眨眼,我们相视一笑,这一笑是理解,支持,等待……这节课我反思: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对接受问题的快慢有不同的速度,我今后应该放慢脚步,让学生自己去悟,理解、明白梳理自己的思路。数学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就没有深刻的反思,也没有思维火花碰撞后的创新发明。
理解,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正如为理解而教的书中所说:深入透彻的理解学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较长的过程。教育是一项慢艺术,教育需要等待,要学会宽容孩子。等待,也是一种美丽,别样的美丽。
二
教师需要理解教育,理解及时教育的工具,又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没有理解就没有教育,没有高品质的理解就没有高品位的教育。随着教育合理性的不断提高,教育对“理解”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层面的理解准确把握教育的本质。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教师要明确是符合课本的要求,上出学科的味道,也就是要上出学科的特点。二目标要明确,教法要得当,教学效果要好。三关注学生。我欣喜地发现书中很多观点可以帮助我改进教学方法,为我以前为理解而教的朦胧想法指明了方向。
一、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时代的发展让农村学校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学困生中有一部分都属于这种情况。学困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很多程度上是懒造成的。他们缺少的不是爱与金钱,而是有温度的理解与信任。满满的溺爱让他们变得蛮横不讲理,我行我我素,为我独尊,一颗颗玻璃心受不的半点委屈,没有人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理解他们是那么的重要,打开冰封的心灵,顽石也能有温度。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身心发展规律一旦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创设出真实、符合学生经验且要合理的材料作为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把数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情境合理的融会,不仅清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零距离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这样的教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阅读与理解的关系
有温度的阅读是理解提升的精髓。为了在数学课堂上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就应该让学生的“手、脑、口”动起来。培养学生“说题”的习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说明他理解了,理解了才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语言的组合表达能力离不开阅读的积累,数学的阅读远不止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包含一切蕴含数学知识、方面、思想和精神的文字、符合、图画、表格等等整合阅读。阅读理解关注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好的有温度的阅读能够起到:吸取智慧,启迪思考、陶冶情操、培养人格。数学阅读让理解变得简单,学困学生在老师心中不再是让人头疼的事情了,数学不在是冷冰冰的,怎么都学不会了。理解让数学变的可亲、可爱,是那么丰富而柔情,学生徜徉在数学阅读的世界里,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数学的滋养,还有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润泽品格的内化,一切都是那么润物细无声。如果说阅读是理解的基石,理解则是阅读的升华。
二、教师在反思中顿悟
学会反思是教师理解学生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反思发现问题之所在,教师在反思中顿悟。每一位老师都会遇见自己的“克星”,这不是坏事,他们是救赎的天使。是他们让你知道对待不同的人要及时转变策略,否则就好伤敌1000,自损800。这个时候不妨冷静冷静,反思一下原因出在哪?转换一种四考角度,在顿悟中学会宽容孩子,学会等待,静静等待花开的那一瞬间。
四、理解,高效课堂的基石
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让我对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解释。一节好课,是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张弛有度的“活体”;是师生相互理解、配合默契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才能发挥教学的真正效能,实现高效的课堂。因此,理解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在教学中,教师要寻求教与学的平衡,回归学生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实现协调与平行。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为,教师真正“挠”,到学生的“痒”处。不让的话“痒”的地方没持到,不“痒”的地方到处“挠”,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应用价值。较强教有理能,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理解而教是时代的呼唤;是人与人沟通的通行证,是彼让其难进一步发展的桥梁:是维系一切关系的组带。只有师生的真正理解才能短来教情立德、树人春暖花开的季节。
三
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就能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每次学习活动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形成真切的内心体验。在开张数学学习活动时,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挖掘其内在潜能,让教育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最佳的,才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课前、课中、课后读懂、了解学生,才能发挥正真效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的教育信条是“理解学生、让学生理解发现并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个信条始终贯穿于我的日常教学中。每届学生都有一个同感,毕业后记得最深刻的并不是我地道的普通话和严谨的教学,而是我展示和传达给他们的一种持久的温情,一种阳光的心态,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的教学理念是“理解,悟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帮助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带领学生体会语言、文化的魅力,陪同学生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做一个有教学智慧和教育思想的老师。”从某方面看,与张老师所主张的“为理解而教”有不谋而合之处。所以,窃喜。教育是一向慢艺术,教育需要等待。当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不妨冷静一下,转换一种思考角度,多方查找原因,慢慢来,需要跟多的耐心和爱心。切记以成人的眼观去审视、判断孩子的思维。要学会宽容孩子,学会等待,静待花开的那一瞬间。
最后引用张素红老师的“为数学理解而教既是教师坚守的教育理念,更是努力追求的教育境界。”是的,数学教学就是一汪清澈的泉,以智慧的策略充分挖掘,才能赋予学生思维的源头活水,在理解中探究,在探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愿我们与张素红老师一起行进在“为数学理解而教”的教育教研路上,向着小学数学更广阔的境界漫溯,收获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