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70页的内容,竟浓缩了两千多字。看来把厚书读薄之不易。
本章内容主要是对“教材‘呈现的知识’的检讨及构想”对于一些探讨。分为“写作知识百年的演变轨迹”、“写作知识体系问题”、“分编教材中写作知识的考查”、“教学文体的知识问题探讨”、“写作知识的同心圆模型构建”这几个小节。接下来具体把每一节的重点内容提炼出来。
写作知识百年演变轨迹:
这又从三个方面来谈的。传统教学、现代语文和当代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大抵是关乎写作的原则,态度和习惯有较强的应试性的文章宪法知识。(有说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以及它的结构知识起承转合,而且在教学阅读教学中倾向于指导学生遣词造句,从而指导学生作文)
现在语文知识不要文体知识成为核心。从一篇文章的知识转向一类文章的技能,从"个"转为“类”的教学。
当代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解放初期片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语文课的工具性和语文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仍旧是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为主。并没有对具体的去指导每一种文体,应该具体的怎么写。所以一直是"类"的写作教学。
其实,从语文社科开始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写作知识基本上是以文体知识为主,致力于培养普通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能力,没有“个”的概念,倾向于“类”的传输。
关于“读写关系”的一些反思
主要有两个观点,读写结合和读写分编。当然提出“读写结合”的时候有很多声音,读写相结合之后会弄得两败俱伤。要么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庸,要么阅读成了写作的附庸,彼此牵扯不清。无论是阅读或者是写作,都无法有序的循环。比如说在阅读的过程里知道学生的写作的时候会使学生阅读兴趣下降。
另外一种声音是读写分编。这也是依然沿用了旧知识体系,侧重于培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能力,当然这也是追求写作教学独立性和科学化。在这里,编者对写作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探究上颇下功夫。在这里采用的模式依然是“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对“用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改革。
分编后的教材,强调作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积累”、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文体知识依然是重点——有表达方式转变而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新闻通讯类和调查报告最受重视);语法修辞知识;有关思维训练的知识(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质疑创新能力)。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不管知识如何教,都不能够隔开来,比如说先教字词句段篇,他们是同时进行的,在写作可以各有侧重,但绝对不可以完全分离,当然也分离不开。
关于读写结合或者读写分编的一些争执,不管是读或者是写都只是形式的问题,而不是本质。真正的本质是如何操作,如何具体地去体现读写结合或者读写分编的问题。我觉得其实这也是写作课程、写作教材、写作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再来谈一下写作问题以及写作课的作用。
所谓的写作问题实质上就是素材合着是技巧,如何恰当地进入教材的问题。
写作课的作用是什么?写作课,让学生在现已有的知识搜索相关的知识,然后教师把一致地教给学生,让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已知"包括写作知识;如何重组自己有的知识;促使学生探索新知,比如说不会的地方主动去查阅资料。)
谈一下写作课程分类。先看两幅图片,国内和国外的写作教学做一下对比。
从这两幅图里边可以看出来:过程性写作知识是中外母语写作教学中较为重视的知识。但是,就具体内容而言,中外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在写前,我国的写作教材重视观察和积累,落点在课堂之外的“学”;课堂之内的“教”,则重在兴趣、动机的激发,侧重于教“态度、习惯、情感”方面的知识。而西方,在写前非常重视“创造”,落点在课堂之内,教的是寻找写作话题与材料的策略性知识,在这方面,教材往往提供了丰富的策略。
在写中,我国强调的是立意、文体和语言,西方则强调写作目的与读者意识。
至于修改,西方的写作教材中也开发了丰富的策略性知识,修改是写作必不可少的过程。相比之下,我国写作教材对修改知识的开发和呈现较为落后,修改的层次也较低,等同于国外的“编辑与校对”。
教学文体知识问题探析
这个主要探讨了三大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三个问题是从表达方式上演化而来的。在这里小结里面最关键的有两处。因为要揭示记叙文文体特征,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文体知识和写作过程知识结合起来。在这里作者提供了叙事的知识要素和描写知识要素。我简单的概括为以下几点。
1.叙事的知识要素。
(1)确定写作目的。(是提供事实信息,还是传递作者的创作意图)
(2)行动。对人物行动的叙述。这是记叙文区别于其他问题的一个特点。
(3)视角。即是作者采用何种视角叙述和观察,比如说第一人称或者第二人称,这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内容和题材来决断的。
(4)顺序。这个基本上分为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顺序。
(5)事件的基本构成。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由。这样可以构成一个完整事件的叙述。
现在目前缺乏的是如何教,文体知识和写作知识要相结合。
2.描写的知识要素。
(1)描写的目的意图。描写想干什么的,写之前要清楚。
(2)感觉的印象。即是各种“觉”得混合使用。但一定要选择其中重要的一个。
(3)要有观察点,即选择一个有利于观察的固定或者是移动,一定要确保所写的东西在自己的视线之内。
(4)细节的选择。不能够说事无巨细全都刻画,一定要明白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描写的目的。服务于目的的描写才是可取的。
(5)细节的安排要有条理性,当然也是服务于中心了。
写作知识的同心圆模型的构建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有"类"的意识,没有“个”的落实,所以造成了写作教学过程的缺失。
写作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