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最后一章的时候,我想先告诉大家一个事实:我们都被这本书的书名给骗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本《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和1999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毛姆读书随笔》的内容几乎差不多,都是分三个部分,只是对顺序、个别章节和标题进行了优化罢了。
我还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本书,根本没有完全对应的一本毛姆原著,而是从毛姆的三部重要散文作品,即《总结》《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书与你》甄选汇总而来。
只是《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书名选的更好,更文艺也更能吸引人。其实这仅仅是毛姆说的一句话。原话翻译成中文是“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痛苦与不幸”。也许这原话更具体一些,更真诚一些。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的避难所在哪里,也不知道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何寻找真实的自我?是否可以为真爱勇于付出?如何权衡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等等。你看,我们是不是被书名给骗了呢?
我突然明白,这大概就是毛姆的吸引力长久不衰的原因。毛姆通过阅读以及写各种故事在追问的问题,他的读者们继续在追问。
这一切,好像都是为了引人思考,如何度过人生。
最后一章: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
毛姆又出现在我的视线里……不过,他明显比上两次苍老了很多,他并没有与我对视,而是凝视着远方,那可能我永远也达不到的地方。我有一个预感,就是我们今天的对谈,可能毫无收获。
我开门见山:实话说,我不知道您在这一章中到底想说什么?您读哲学、伦理、宗教方面的书,它们一方面让您对人性极其感兴趣和获得了莫大的快乐,另一方面您又对它们提出质疑。您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人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快乐,并不为别的,那些舍己为人的行为也只是为满足人们的一种幻想——实现自己所寻求的、做一名慷慨者的快乐。既然未来是不确定的,及时行乐理当是一种常识。
老毛子:是的,我绕了一个大圈,然后得到一个让人非常不满意的答复。我已经坦诚过,我阅读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指引,而是为了找寻乐趣。如果根本不存在那个将我投进永恒之火的上帝,也根本不存在被永恒之火吞噬的灵魂,那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只是别让警察盯上。”
我:所以您说,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
老毛子:对,如果有,那么只能我自己去写。但是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东方的年轻国王登基后,想要治理好他的王国,为了成为世上最英明的君王,便召来了国内所有的贤士,他命令贤士们去收集世上所有的智识慧言,编纂成册,供他阅读。贤士们奉命而去。
三十年过后,贤士们牵着一队背载五千册书的骆驼队回来了。他们告诉国王,这五千册书中收录了天下所有的智识慧言。然而,忙于国事的国王并没有时间读那么多书,他命令贤士们回去加以精选。
十五年过后,贤士们回来了,这次骆驼背上只有五百册书。他们禀告国王,读完这五百册书,就能尽知天下智慧。然而五百册还是太多,他们奉命再做精选。
又过了十年,贤士们带着五十册书回来了。但国王已年迈不堪, 疲惫到连五十册书也读不了了。于是他下令,让他们再做一次精选,做出一本囊括人类智慧精华的书,让他最终能够学到他最迫切需要的知识。贤士们奉命而去。
又过了五年,归来的贤士们自己也成了老年人。那本包含着人类智慧精华的书被贤士们送到国王手里,然而,此时的国王已经奄奄一息,连一本书也来不及读了。
我: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是并不好笑。
老毛子:比如说伯兰特·罗素(英国哲学家 Bertrand.Russell),他的那些语言优美而且清晰易懂的作品让我读得心旷神怡,我满怀钦佩地阅读他的书,我很愿意将他当作我所寻找的向导。但我很快发现,作为一个向导,他的方向不太明确。他就像一个建筑师,当你想建造一所房子居住时,他建议你先用砖头做材料,接着却又以各种理由来证明为什么石头是比砖头更好的选择;当你同意了用石头做材料,他又提出充足的理由来说服你钢筋混凝土是唯一的选择。最终,你连一个遮顶的篷子也没有盖起来。
我:您这么一说,我明白多了。我记得您说过:哲学家最好先去搞搞社会服务,在某个大城市的贫民区里生活一年,或者通过体力劳动来维持温饱。在看到一个孩子是如何身患脑膜炎死去后,哲学家们一定会对与自身有关的某些问题产生新的看法。
老毛子: 其实我真正要说的是对“真、善、美”的思考。
这是历来的智者们在诸多价值观念中选出最为宝贵的三种代表。当人们单纯地追寻这三种宝贵的人生价值时,生命好像也因此有所意义。这三种价值让人们觉得通过追求它们可以从人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如同在茫茫沙漠里找寻一片绿洲,在人生的这场旅途中,他开始说服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抵达他的那片绿洲,因为那是值得的,在那里他将得到休憩,并找寻到自己一直以来所寻求的答案。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我们认为是正确的而去那样做,尽管我们知道这样做并不会有幸福。人性虽有弱点,但不会在其面前畏缩。我用路易.德.雷昂修士说的话来收尾吧。他说:生命的美别无其他,不过顺应其天性,做好分内之事罢了。
我:正如您说的,正确的行为并非是为了获得幸福,如果会有幸福的结果,那么也是幸引福至。
今天议论的话题是关于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阅读带来的。您说读得越多越让您感到无知,而我们根本不阅读的人,连“无知”是什么东西都不认识,更不要指望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了。这同时让我倍感惭愧。
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老毛子长长叹了口气,然后像闷热夏天中的一丝凉风飘逝。那是一种释然也是一种担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