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才舒。
我们都知道,史料是历史教学最基本的素材,历史教学离不开史料。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挖掘、使用地方史料与素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亲近感,还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在本年度贵州省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中,有许多参赛选手立足贵州省甚至自身经历,有效挖掘史料、素材,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且印象深刻。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用身边素材导入新课,启示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学《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时,有参赛选手出示本次贵州省高中历史优质课比赛举办学校——遵义航天高级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启发学生思考:学校为什么要安排这么精准的作息时间表?
通过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明确指出这一做法源于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的确立后有效的时间管理,之后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引出本课题的教学主题——工业革命。
同样,有参赛选手在教学这一相同课例时,以授课教师从外地赶到遵义市参加优质课比赛乘坐的高铁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深刻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二、深挖地方史料,认清历史事件的本质
例如,有两位参赛选手在教学《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时,都用到了洋务运动时期贵州镇远县青溪铁厂的史料。
其中一位参赛教师通过出示洋务运动时贵州镇远县青溪铁厂的史料,启发学生思考:
1、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近代钢铁工厂,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重工业,青溪铁厂的企业类型特点与经营模式是什么?
2、青溪铁厂破产的内因与外因分别是什么?
3、青溪铁厂的破产如何体现出洋务企业的局限性?它的实践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启示?
通过这样的史料教学、交流与研讨,学生对洋务企业的特点、性质与破产的原因有了深刻的认识,进而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助于学生认清洋务运动的本质及其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三、巧用身边实例,有效升华主题
例如,有参赛选手在教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时,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出示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当年参加扶贫、驻村,在驻村所在地——花茂村拍摄的视频,展示乡村振兴的成果并导入新课。
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这位参赛选手通过“困境·幸福失衡”“抗争·幸福渴求”“探索·幸福真理”和“奋斗·幸福追求”四个子目,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当下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特别是在教学“奋斗·幸福追求”这一子目时,授课教师通过展示花茂村脱贫攻坚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花茂村脱贫攻坚胜利的原因并从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效升华了课堂主题。
总之,优质课比赛中有效挖掘并充分利用地方与身边史料与素材,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认清历史事件的本质,有效升华课堂教学主题,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积极探究并大胆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