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艾的创业之路,让多少人趋之如鹜,让多少人欲罢不能,多少人踌躇满志而铩羽而归,多少人前仆后继而为之癫狂,创业者谱写了时代奋进的凯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有目共睹,人们的生活品质较十年前有了飞跃提升,单就时间利用的便利性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订餐、话费、汇款……
创新是社会发展不变的主题,未来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会让生产力更有竞争,劳动力到更大程度的释放。 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让更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
作为一个创业路上的同行者,对刚开始创业或即将创业的人谈几点创业路上的迷思。
1、 情怀创业的迷思
创业者创业初,习惯的创业语言无外乎“ 我要改变世界”“我要实现个人抱负”、“我要实现梦想,推动社会进步”,诸如此类的话大家耳熟能详,创业总是与这些宏观而高大上的字眼关联,以至创业者对合作伙伴、投资人、员工、社会各界频频解说时,变得浮夸不切实际,到后来有了自嗨成分且不断变换场所,解说变成类忽悠。
其实,创业就要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比如创业时就是想赚钱,过去没有得到价值体现。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用来交换的的。过去感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合理公平的交换,进而换一个平台进行价值重塑或交换。当今社会,谈钱不丢人,而担心落了俗套,把创业的动机用一层面纱遮住却是掩耳盗铃。
所以,谈情怀的创业适可而止。
2、 合作伙伴,找合适的。
多少创业者在甄选合作伙伴时颇费苦心,据统计,80%以上创业的人都曾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走过弯路。
也曾屡见不鲜的合伙人在公司创业初赔钱时同甘共苦,赚钱后却分崩离析,也有赔钱时就理念不和而分道扬镳的。很多时候,是亲戚、朋友、同学、伙伴关系很好,提议一起创业,后来连朋友、亲戚都做不成了。创业其实不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去谋取利益,而是在共同西行取经,谋取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建立情感,只有在共同追逐目标的基础上的建立的情感,才更加牢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别人身上的不足,可能正是你存在的理由,而你身上的短板会通过别人与你的协作而补长。正如19世纪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协作产生效能。
3、 宽打地基窄垒墙
创业初始,很多人贪大求全,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愿意脚踏实地,妄想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须知,人生若负重前行,欲速则不达。
如果没有经过市场历练打磨,你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不懂得定位,没有关键资源能力,你的项目创意很可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即使你精雕细琢,粉饰包装,也逃不过投资人的慧眼。
创业初,创业者自身的资源聚合能力、领导力、人格魅力也非常重要,你不是一块磁铁,能粘住几根钉。
80年代初联想创业的时候,柳传志先生推着自行车在中关村发单页,公司起步艰难从“贸工技””开始。同时代的万科,创业初也是不断摸索试错,寻找机会,做过商贸,辗转折腾才把资源凝聚到房地产主业。
所以,创业者要抓紧手边清楚的事情,不要总去看远方模糊的东西。
4、 成功,不可复制。
时代大浪淘沙,胜出者寥若星辰,而成功者的背后是无数的无名英雄,可能付出了不亚于成功者的心酸和努力。正如亚马逊老板贝索斯坦言:“我的成功,一半是运气,一半是时机,剩下的才是智慧。”
当成功者志满意得讲述自己的成功故事时,听众要有清楚地思辨,不要被行为金融学里的典型性偏好、因果性偏好所迷惑。其实,勤奋是成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2001全球网络泡沫破灭,资本市场大门对网络公司关闭,腾讯山穷水尽濒临倒闭,账上连1万元现金都没有了。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素不相识的南非报业总裁科斯贝克敲开腾讯公司的大门,投资3400万美元,扶危墙于即倒,才有了腾讯后来的辉煌。
创业路上,如踏浪前行,有时激流险滩,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暗流涌动…
以终为始,向死求生,创业路上,且行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