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浏览新闻看到“上海香椿芽90元一斤”的消息,不禁一怔,除了感慨这少年时的乡村食材居然成了野菜界的“轻奢品”,还因这暗紫红带绿香气特别的嫩芽勾起少年的回忆。
椿树的成材期短,而且质地优良,是一种上好的木材,椿树生命力强,找几根椿树苗子往田坎上随便一栽,就能成活。沂蒙人家多有栽种,所以一到春天就有那么几串淡绿色的香椿芽点缀缺少生机的院门。
头茬香椿,应该说是香椿芽,这香椿芽童年时往往在春分前后收获。像今年却不同,3月20日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所谓“分”者,“半也”,春天就此过半。春暖花开时节在百花陪衬下,不起眼的香椿才紫红出绽。而今,连惊蛰未至竟有椿芽尝鲜,不免让人唏嘘。
不过对于八十年代末的我们,春天过不过半,没有那么重要,家中院墙边那小手掐下或是长辈一刀一刀勾下来的香椿芽,才是春分,甚至是整个春天“正确的打开方式”。
小时日子总是很长,等待更是漫长的。也许是春日的午后吧,和风中忽然嗅到了丝丝清香。于是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稀疏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那时节,嗅着这味道,一时间就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了。
椿芽头茬娇嫩,在枝头稀疏点缀,只舍得用手去掐。如今每每想起儿时春天掐香椿芽时,心中就会充满美好的遐想,指尖间留下了香椿芽的余香,现在慢慢品咂回味,仍口舌生津;刚冒头的香椿芽,肉眼可见的鲜嫩。
待到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或是墙畔,颤颤悠悠举起长长地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椿芽在叶柄处分离,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不用担心椿芽勾尽,影响生长。其实这勾香椿大有讲究,勾的多是侧枝或逸出的芽,尽量不去碰主枝顶端壮实的椿头。周祥芳说,过段时间,被勾掉的香椿芽又会长出来。椿芽进屋,虽是娇娇弱弱的几捆,但香椿特有的香气和麻油的香味,已经满屋都是。这个季节的香椿头,色泽嫩绿,叶尖带着玛瑙红,味浓郁浑香,所以啊,没有比这更适合炒鸡蛋的了。
乡间的厨房古朴而温热。小半勺油浇进灶上的锅,再迅速在粗壮的木头砧板上切起香椿,到起刀落间,香味就争先恐后地喷薄出来。香椿切得越细碎,香味越浓厚。准备上三四个鸡蛋,带着余温的鸡蛋亦是新鲜,一个一个鸡蛋滚到碗里时,红彤彤,暖洋洋,撒上盐粒,用筷子拌着盐粒,当当地撞击碗瓷,仿若美妙的乐章。炒鸡蛋是非常百搭也是非常简单的家常菜,可是一年里并不多产的香椿让它在这一刻也变得弥足珍贵。切好的香椿末悉数划进蛋液中,当锅里的热油已开始微微冒着热气,蛋液可以参与了。伴随着"呲"的一声,青绿色的蛋液迅速弥漫,凝固,卷起稍稍焦黄的边缘。打散或是凝成一整张蛋饼都是极致的美味。因为这种别样的香味,是任谁都抵挡不了的。
香椿拌豆腐更是个快手菜,香椿芽汆烫五分钟,切碎末,加香油、精盐、味精和嫩个豆腐搅拌即成,微冷的豆腐裹着香椿的特殊香气,入口清香软糯,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加上欺霜赛雪的豆腐,颜值超高且营养丰富,是下酒之佳肴。
再就是炸“香椿鱼儿”吃。先要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腌时,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一出锅的香椿鱼儿,若是着急用手抓起来吃,定会烫得直跺脚直摇手。
天气渐热,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这时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晒干。待到炎炎夏日,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很多人吃香椿芽,图的就是这一口“鲜嫩”。更别说把这夺时之物腌制了。可中学时,很多乡下的同学带来的咸菜就是腌香椿芽。那是我除了齁咸的辣疙瘩之外见得最多的咸菜。我曾吃过文亮同学带来的腌椿芽,放在水果罐头的空瓶的腌椿芽其实就是腌椿叶,吃前需抖落一地的盐花,椿叶之外还有叶柄的皮腌渍入味可以剥取。不知如今在乡镇中学担任校长的他还是否还记得,还会在玻璃瓶口甩动椿芽,抖落盐花。
昨天在山东卫视担任导演编辑的明宪同学在同学群里晒出了当年同学们的诗集,这是他今年返乡整理旧物是发现的。三十年了,着实不易。高洁、吉虹、朱钰、庆红、谭阴闪…….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而今一个个知名的企业家,当初一篇篇稚嫩却真诚的文字,再次读来,恍若腌椿芽入口,简单却真诚,香气四溢。
说着,说着,我想今春的春芽,也更想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