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主人公Chris一直欠税,结果正在粉刷房间的时候,被闯进来的警察抓走。被放出来的时候正到了预约的面试时间,他只能穿着一身粉刷装去面试。
面试官委婉的问他:“如果有个人连正式衬衫都没穿就跑来面试,然后我还雇了这个人,你会怎么想?”
本意是让他知难而退了。
没想到Chris给了一个“回路清奇”的回答:“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
他这句话把全屋的人都给逗乐了,面试官最后给了他实习的机会。
我当然不是在这里劝大家去“抖机灵”,而是给大家体会一下“角度转换”的魔力:一件确定无疑有坏处的事情,如果能扭转一下思维角度,或许就会豁然开朗。
这就是“环境换框法”能起到的作用。
环境换框法就是当外部似乎置你于绝境,告诉你此路不通时,你还保有勇气,坚决尝试着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这种“即使跌倒了,也要抓把沙子在手里才起来”的精神,却常常曲径通幽,带你走上康庄大道。
方法:环境换框法
同样的一件东西或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环境里其价值会有所不同。找出更有利的环境,便能改变对这件东西或这个情况的价值,因而改变了有关的信念。
《重塑心灵》书中讲到一个故事:
一位银行家对女儿的固执个性很不满意,父女关系弄得很糟。他去请教一位NLP大师,大师问他:“当你的女儿与陌生男友出游而那男子有过分的要求时,你想不想你的女儿固执一点?”银行家顿悟。
其实固执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是取决于在什么环境中运用。他以后便再也不针对女儿的固执发脾气了。
再例如:“年纪大了,与年轻人竞争不过。”
先修改为“年纪大的人,在什么环境里比年轻人更强?”
再至少说出3个例外的场景,如:
1、 经验阅历比年轻人多
2、 考虑问题比年轻人周全
3、 情绪管理能力比年轻人强
再例如有人说:我性格内向,不适合跟人交流。
我们先将负面词语转为用正面词语: 我性格内向,在跟人交流时有什么优势?
再说出3个例外的场景:
1、 能耐心倾听
2、 能给对方更多表达的机会
3、 自己也能获得更多知识和信息
对照刚才说的Chris的例子。Chris没有穿正式体面的衬衫去面试,这是无法否认的。但他顺势而为做了一个正向转换:“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穿正式衬衫的候选人会被选中呢?”,这一步实际上是面试官完成的。
然后他给出的答案是:“那他穿的裤子一定十分考究。”最终Chris过往的不懈努力和乐观幽默打动了面试官。
很多信念的确对自己的成长和处事很重要,但是没有一个信念在所有情况中都是绝对有效的。
我们周围有很多表面上绝对正确的说法(尤其是谚语,或者民风民俗等),把人们牢牢地束缚着,运用环境换框法,可以把它们打破。
当我们把环境(人、事、物、地点、时间)进行场景转换,就可以大大地拓展我们的思路。
环境换框法对一些因为自己的一些特质而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内心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人等的情景最为有效。例如:喜欢多说话或者不说话;觉得自己学历不够,或者相貌不出众;长得太高、太矮、太瘦或者太胖。
环境换框法和上次分享的意义换框法往往可以共同使用,在同一个情况里发挥作用。
思考:
如果有人向你抱怨:“我的孩子不爱学习?”,请体会以下几句提问会有什么不同?
“你的孩子爱什么?里面有什么你可以运用在他的学习中?”
“怎样的环境他会比较爱学习?”
“和谁在一起他会比较爱学习?”
“什么时间他会比较爱学习?”
(全文完,“ManagerUp职场精进”,“习惯养成”,“回应的艺术”更新中...W.X“中层管理精进”,欢迎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