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智慧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观察力,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掌握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识记,识记那些必备的原理、规则等,并且要善于运用和经常运用它们。第二是理解,善于运用其他书籍来帮助自己的理解。因为理解也有助于识记。
1.识记住那些永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是学习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必备工具,并且要善于运用和经常运用它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有复习这类知识的途径,对这些知识既有专门的记诵,也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加以熟记,还可以设计专门的游戏等来帮助识记、掌握知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不随意识记创造条件。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学习知识时脑力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趣,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所以让学生学习重要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尽量通过不随意识记的途径进入学生的记忆。当然,要记住所有的知识,更要善于利用其他书籍课本。苏氏在其他的建议中指出: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方程之前,学生的脑海中就应该有几十页关于方程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都在一些引人入胜的书籍中让学生去阅读。很遗憾,作为数学老师,受制于我自己的学科本体性知识,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类书籍,何来指导学生呢!
2.数学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对定理思考的越多,就越容易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记忆是最牢固的,决不能死记硬背,实际上要竭力防止学生去记诵不理解的东西。
3.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运用知识,为了防止死记硬背,不应该让学生去重复知识,甚至是教师提问时,不要让学生重复知识,而是拿着书本旁征博引地去说明知识,根据深入的思考去辩论,实际上比合上书本仅仅背诵要难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初中政治、历史开卷考试时反而更难了,更注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最近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写,因为缺乏教材,我是借邻居小朋友的书,我就发现在这一节课上,孩子的书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如何去读数和写数的步骤。仅仅背诵会这些步骤就会读数了吗?并不是,反而是理解了读法和写法但是不知道这些步骤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