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然是答疑专场,李老师只连麦了2人,一位家长,一位重点学校的初三女生。
1、孩子上初中,做事磨蹭、不想上学,玩手机没有节制。约好只能玩一小时,时间到了孩子不愿交手机,经常和家长吵闹。
李老师说妈妈有点严肃,教妈妈用手拍自己的脸放松下来,释放自己的亲和力,跟孩子说:时间到了要交手机了,妈妈是认真的,再不交妈妈生气了会很可怕。妈妈要在家里营造良好的氛围,家里没有快乐时孩子就会到游戏中去找。
李老师问了妈妈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如何、身体状态怎样。妈妈说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几乎没见过他们吵架,自己和母亲关系很好,会满足母亲很多需求,父亲生病去世20多年,当时感觉天塌了,失去了支柱,还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现在提起父亲心里有点愧疚,想哭。自己身体最近稍有不适。
李老师说妈妈要释放父亲去世的哀伤,否则不能活出轻松。妈妈说做过家排,李老师说可能没有完全处理好,引导妈妈和父亲连接、对话:父亲的离开我无能为力、无法改变,我要远离盲目的忠诚,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我有资格放松,我有力量面带微笑,我收到父亲的爱,感谢父亲!
建议妈妈自己放轻松,不把关注点放在孩子身上,搞好和孩子的关系,否则其他事都无法进行。
2、妈妈陪初三女生连麦:在重点中学排名前五百左右(年级四千人),看《学习高手》后使用里面的方法学习,感觉有点麻烦,遇到问题时有畏难情绪。学习目标是考上本部的高中。
李老师请妈妈调整好座位,放轻松听女儿说,相信孩子。妈妈说一直很信任、支持孩子。
女儿说复习时按照书上的方法做笔记感觉有点麻烦,知识点会有遗漏,遇到数学、物理等科目的难题有畏难情绪。
李老师说:1)记笔记是为学习服务的,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心里,记笔记要把知识进行整合,要留点神,把新知识嫁接到旧知识上,老师讲得快时就记下关键词,听不懂的地方打上五星标记,放掉不管,三天之内把它搞懂就行,优化自己的学习流程。记笔记要记活,而不是让笔记躺在那里。如果知识都记在脑子里了,也不一定非要记笔记。
2)《学习高手》上的方法没有问题,继续使用,适应这些方法需要一点时间。
3)月考不是看成绩的,是看提醒的,没有得到的分数就像“钻石”,把它搞明白后就等于把“钻石”收回来了。
4)中考作文买些满分的范文看。
5)不要管排名多少,不管别人如何,做好自己的事,不去和别人比较,不去自我分层。
女儿说会和同学交流互相学习,李老师给予了肯定。
6)进行积极自我对话、遇事乐观归因,让自己有好心态,越学越开心、越自信。
女儿问:遇到难题有时有畏难情绪,怎么办?
7)要做拔尖(难题)训练。
a.没有什么难题,把难字去掉,会者不难,要去掉心里的自我暗示。
b.容易丢分的都是简单的题,所有难题都是简单的题组合的。
c.把难题拆分,看看难题背后都有哪些简单的知识点,是哪些简单的题拼起来的,看见难题要“望眼必穿”(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d.难题就是找规律,以后把难题叫大题,看看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联。
e.放轻松,让大脑融会贯通(底层逻辑),改写过去的流程(畏难情绪),建立新流程。
f.多做题,善总结,找规律。不会的大题先看答案,搞懂后盖上答案再做一遍,把难题拆解掉,多反思、悟透,做一题抵三题。
g.复习阶段做好知识织网,做到融会贯通,吃透知识点,达到可以自己编题的状态。
h.目标前置,不但考上本部高中,还要明确考到前多少名。每天完成任务,每天打胜仗,及时自我肯定,允许自己偶尔做不到,放轻松分泌多巴胺。
李老师给女生支了这么多招后,她说轻松多了,不像开始时压力那么大了。
最后,李老师请母女俩面对面站立,对视一分钟,引导母女俩互相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女儿说有妈妈的支持很感动,妈妈说有李老师的支持,女儿会越来越好。
很感人很温馨的画面,亲子关系和谐融洽,女儿一定会考到想去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