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娅丽老师的直播间有位妈妈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暑假期间孩子晚上出去玩,跟妈妈约定的是晚上9点之前必须回家,可每次都做不到,甚至孩子还会做一些他已回家的假象。相信很多家长会有同样的焦虑,孩子出了家门就像是脱缰的野马,很难再让他回来,电话一遍遍的打,孩子的回答永远都是“这就回去”,结果到半夜也不见人影。有的甚至最后都不再接家长的电话。最后悄悄的回家,如果运气不好被家长臭骂一顿,一段时间内不允许再出去,等再有机会出去的时候,又会再次上演。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孩子晚上出去玩家长都会担心,如何才能找到这个平衡点,让孩子玩的开心,家长在家安心?
娅丽老师引用了院长讲的“你担心吗?”的案列来做的讲解。这个案例中院长很经典的一段话:如果你真的担心孩子,你表达了你的担心,孩子也采集到了你的担心,为了不让你再担心,于是孩子错误的行为会越来越少;如果你真的担心孩子,但是你却表达了你的愤怒与指责,孩子为了不让你愤怒和指责,于是他学会了撒谎,同时由于你太会愤怒和指责,孩子也学会了愤怒和指责别人,包括愤怒和指责你。
娅丽老师讲到她给她家孩子假期的约定,问孩子:假期晚上出去玩打算几点回家?孩子说是9点。娅丽直接说:9点哪能够,咱们假期玩到12点。娅丽老师的回答让孩子看到了妈妈的态度——“允许”,当一切被允许的时候,孩子看到了妈妈的理解,妈妈的爱,你才可以谈后面的管理、担心,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知道妈妈是为他好,你的担心才被理解为是妈妈的爱,于是孩子为了不让妈妈担心,他才会自律。
如果咱们一直是限制,是要求,孩子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做才能挣脱妈妈的束缚,想的是要不断的突破这个限制,于是对抗就有了。结果就是你越想让他回来他也是不想回来。所以说青春期的孩子,靠单纯的规则约束不了他,让他感知到你的爱,你的理解和接纳他才会为了让妈妈安心,去做点什么。
很多家长也会说,孩子这么晚在外面,担心呀,咱们担心的无非就是安全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跟孩子提前沟通,可以给孩子灌输一些安全措施的观念:比如说,遇到找事的人咱们赶紧跑,不去跟人硬钢,能跑不是“怂”,而是一种智慧。再比如可以跟孩子说:你们一起凑的孩子有没有妈妈不认识的?有的话可以拍个照片发个定位给妈妈,妈妈不是去找你,而是为了让妈妈放心。当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理解接纳与信任的时候,孩子也会回馈给我们足够的自律与安心。
家长不断的稳定,孩子才会不断的自律。当孩子给我们报备的时候,我们给到的是充分的信任,而不是质疑不是指责,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