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翻完难熬的第四章,就进入了比较愉悦的第五章。因为相比懵懵懂懂的数学分析,solo理论在英语学科的尝试和分析是可理解的。这些尝试和结论,对以语文为母语的语言教学,是有很多启发的。
第五章英语学科,作者选择了内容分析(诗歌欣赏)和过程分析(阅读、创意写作)。
一、诗歌欣赏
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受调查者有两类,一类是中学生,一类是成年的学校老师。在作答时,学生的回答是具体的,直线的;成年人的回答是抽象的、直线的。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测试的结果和受试者的教育背景和兴趣取向有关。作者也关注到了这一点。达到抽象扩展结构的回答都是来自文科专业的学生,且都喜欢诗歌,以前也都学过诗歌。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表现层次的期望应该既考虑学生的前知识,又考虑他们对诗歌的总体爱好。我的理解是当我们在分析学生的表现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前知识和兴趣点。有经验的老师,也许会在设计时,先考虑学生的这两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帮助学生获得更高层级的表现。同时,对比较强调情感的文学教学,教师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或情感共鸣上,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去学习、去思考、去和文本产生链接。
二、阅读
作者主要在猜测词义和理解上考察学生的能力层级。有趣的是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我的指导过程。直到现在,尽管我们学了很多的方法,但是还是有学生处于前结构或单点结构。而有的学生则可以达到了多点结构甚至关联结构。语文教学中,我们也是先教授一种猜测词义的技巧。当学生熟练掌握后,我们再开始一种新的策略。就这样,猜测词义的策略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到了一定阶段,部分学生就可以做到多点结构,甚至关联结构,有效调动自己已知的策略来理解词义。
三、创意写作
这是语言学习的难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提出修改技能只有熟练的作者才会使用,在校学生几乎不用,直到12年级。这让我释怀了许多。有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我们一直在要求,在训练,但是它本身超出了孩子的水平,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反思、改进自己的文章。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对单点结构的分析。我发现我们班的很多孩子处于这个结构层级。基于自己具体的经验去描述事件,没有去考虑读者心中的想法,也没有利用语言来唤醒情感。字里行间只有记事,没有情感。表达情感或者观点的层级是多点结构。而关联结构是是能描写他人的情感,以及能综合其他观点和观察者立场。即均衡地分配写作的素材,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这是小学阶段学生能够做到的,也是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这一章读完,我想大的收获还是在于评价上。通过solo理论去判断学生处于哪一个能力层级。希望接下来的阅读能帮助解答如何借助solo理论去设计课程,去展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