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读书笔记293

12.23

(《河南程氏遗书·谢显道记忆平日语》伊川先生曰)疑病者,未有事至时,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

端,端绪。心之端绪,即念头、起念。

周罗,兜揽。

伊川先生说,凡事疑神疑鬼的人,事情还没有发生,心中先有了怀疑的念头;喜欢揽事情的人,心中先有揽事的念头。这两种情况,心都出了毛病。

伊川先生例举了两种不可取的行为,然后警诫说问题出在心上,与机心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内心不纯粹,心不诚。

12.24

(《河南程氏遗书·谢显道记忆平日语》伊川先生曰)较事大小,其弊为枉尺直寻之病。

一寻等于八尺,枉尺直寻,就是在小事上退让妥协,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孟子·滕文公篇》第六章专门讨论了枉尺直寻的问题。

陈代劝孟子在做人原则上做一些退让,出来帮助齐王,弄好了可以王天下,至少也可以霸天下。

孟子回答说:枉尺直寻看中的是利益,如果一切以利益为导向,那么枉寻直尺是不是也是可以的?就是为了一点小利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退让。

然后孟子告诫说:“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较事大小,通俗讲就是计算得失,或者认为只是小毛病,不是大问题。伊川先生说,这是犯了枉尺直寻的错误。

参阅本卷第十五条:微生高所枉虽小,而害则大。

12.25

(《河南程氏遗书》卷六伊川先生曰)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孟子·公孙丑篇》记载,孟子终于离开了齐国,尹士批评孟子说:“不知道齐王不是汤武,这是不明;明知齐王不行,还来到齐国,只能是为了功名利禄;得不到重用,就离开,既然离开了,却在边境上滞留了三天,孟子这么黏黏糊糊的,我很不以为然。”

孟子知道后说:“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这就是“小人”、“小丈夫”的出处。

合,应该。

伊川先生说,所谓“小人、小丈夫”,是说本来不应该这样,但这不是说他们的本性是恶的。

人的本性是善的,所谓“小”,是说由于利欲的蒙蔽,而把自己变小了,因而见识浅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26 (《河南程氏遗书·刘元承手编》伊川先生曰)学者不泥文义者,又全背却远去;理会文义者,又滞泥不通。如子濯孺...
    乐德乐阅读 3,666评论 1 56
  • 3.34 (《河南程氏遗书·伊川杂录》)初学入德之门,无如《大学》,其他莫如《语》、《孟》。 入德之门,其实已经是...
    乐德乐阅读 3,647评论 0 55
  • 4.28 (《河南程氏遗书·卷五》伊川先生曰)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 伊川先生说,无法使他人...
    乐德乐阅读 3,848评论 1 69
  • 2.58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刘元承手编》伊川先生曰)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涵养,即存养心性,涵养须是...
    乐德乐阅读 4,088评论 5 66
  • 4.26 (《河南程氏遗书·刘元承手编》伊川先生曰)人只有一个天理,却不能存得,要做甚人也? 《孟子·离娄篇》:孟...
    乐德乐阅读 3,882评论 1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