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复习小记:标题含义与人物描写

这周复习了两个重点:一是文章标题的“多层含义”,二是怎么通过“正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标题的多重含义,重点拿我们学过的《驿路梨花》当例子,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忆。大家基本都能说出“梨花”表面指什么(花和小屋),但对于它更深层的意思——象征着雷锋精神代代传、纯洁的心灵,还有那份美好的氛围,就需要多引导一下才能想全。结合以前做过的题,我们一起总结了方法:先看字面意思,再琢磨它可能象征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情感、在结构上有没有特别作用(比如当线索)。课堂上练了练,发现孩子们找表层意思没问题,但挖掘深层含义,特别是联系文章主旨说清楚象征意义,还需要多练习,表达可以更精准些。

人物形象“怎么看”?主要重温了“黄文秀”这个课内例子。孩子们对正侧面描写的概念记得挺牢(正面就是直接写人本身,侧面是通过别人或环境来反映)。分析黄文秀时,大家能很快找到正面描写:比如她放弃大城市回乡(动作)、笔记本记满信息(细节)、和村民同劳动(行动)、喊出的誓言(语言),这些都直接展现她的奉献和担当。侧面描写,像村民的怀念、她牺牲后村里的变化、大家的赞誉,孩子们也能指出来,知道这些烘托了她的伟大。不过,在把这些正反面的信息综合起来,更完整、更有深度地概括人物形象,以及具体说清楚侧面描写“怎么”就体现出人物特点了,部分同学还有点吃力,逻辑上可以更严密些。

总体感觉孩子们课堂参与度不错,跟着思路走,基础概念(比如什么是正侧面描写)掌握得比较扎实,对黄文秀的主要精神也能抓住。复习时把知识点(标题层次、描写方法)和具体例子(驿路梨花、黄文秀)、做过的题联系起来,效果还行,大家能跟上。

但在分析深层含义和侧面作用时,有时会停留在表面或者说得比较笼统。

有些孩子只是默默听着。得设计点更灵活的小互动,比如快速写点想法、小组内先聊聊再分享,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表达,也能及时看到大家的困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