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种抱怨队现实却毫无作用,换个角度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抱怨能为人带来高收益呢?我把抱怨最重要粉好处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是精神发泄,用弗洛伊德的一句话来解释,未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比如小李从小一直都很听话,母亲让他好好学习,他说好,母亲让他选个稳定的专业,他说好,母亲让他去儿媳妇,他说好,从来不反抗,可娶了儿媳妇之后,有天捶胸顿足痛斥母亲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他考上清华的那天,全家上下都很开心但他却觉得很悲哀,从来没有人问过他自己想做什么,当他把这种抱怨抒发出来,就成为情绪的一种宣泄方式,让他的心理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因为抱怨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会损害自己大脑海马区的神经,而这块神经区域负责的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知功能。抱怨还会释放一种叫做皮质醇的压力荷尔蒙。抱怨的第二种好处是自我表现,社交焦虑者更容易抱怨,因为人们抱怨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通过抱怨来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当有三个同事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果其中两个在抱怨老板而你却不加入其中,会显得非常不合群,有意思的是,社交焦虑型的人会在公共场合减少抱怨,因为这有损社交形象,然而这却可能让他们激发在事后和熟人的抱怨,如果你身边也有人经常抱怨舍友生活习惯不好,抱怨闺蜜哗众取宠,抱怨母亲在亲戚朋友面前对自己太过控制,还希望你跟他一起骂亲爱的母亲,那么可能是因为他把社交场合里隐忍的不满情绪,转嫁给了你。第三点也是我们唯一建议的一点,当抱怨直指当事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的时候,那么这种抱怨是正向积极的。例如你在工作发现同事不够靠谱总是拖延,连累你也很晚下班,如果同事正好比较开放温和,你不如把抱怨转化为建议,可能会因此解决了问题,顺便收获了一枚好友。
你觉得人一天抱怨多少次?答案是15到30次,就是这么离谱。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根本都不会意识到,自己抱怨了啥。很多人在抱怨的时候太过无意识,以至于忘了去判断自己抱怨所获得的收益是否会大于抱怨所带来的伤害,如果你看到这里觉得自己是个抱怨晚期患者,而且还深受其害。怎么做才能真正让自己停下来,这里有几个简易的方法。第一,记录你的抱怨,觉察自己的抱怨花10分钟的时间做一个抱怨日记,如果今天你抱怨了就把它记录下来。他这次抱怨是为了发泄一时的情绪,还是混杂着受伤、愤怒、恐惧和对别人认可的需求,比如说我会写下,一回到家就抱怨老师有毒,这是一种精神发泄情绪发泄。但往深里看老师的辱骂之所以能够戳中我们,有可能是让我们回想起了,小时候父母的批评,也是像这样的公开处刑,因此我们害怕被权威形象当众批评,主要因为是渴望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值得被爱的。我们之所以会把这个话题拿出来,反复的去跟身边人抱怨是因为想让身边人告诉我们领导是毫无理由的,而我们一点错都没有,从而让我们好受一些。
探索这件事上,我抱怨的内在动机就是解决抱怨的第一步,现在你知道了,抱怨的目的。是时候开始评估抱怨的收益了,这次抱怨能够有效地解决你的问题吗?他又会给你自己的大脑身体以及被抱怨的人造成怎样的伤害,列出当下那个抱怨的利弊,你付出的和你得到的是否能够让你自己满意。我的收益一时情绪宣泄的快感虚伪的自尊,而我的损害抱怨对象对我的印象负十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记忆力负十分,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加十分,我的好友受到物理伤害。最重要的是借着,这种逃避式的抱怨我再一次强化了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伤害和阴影。把权威的话语看作金科玉律,把自尊建立在了自己不在乎的人的眼神和语气里。
好了,接着是第三个小方法,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你现在是在抱怨,而不是在改变?如果你现在改变不了,你是缺乏支持勇气,经济条件还是技能储备。现在我之所以改变不了自己和上司的关系,还是要照着以前的习惯去在意他的评价,主要是因为我还没有锻炼出自己被讨厌的勇气,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新机会的动力和耐心,我还没有咬着牙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找下一份工作的时间管理能力,现在有没有更值得尝试的做法,你愿意去直面你抱怨的对象。去尝试一下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吗?
最后我有一个办法,大家可以一起加入21天反抱怨行动,这是美国心理导师威尔鲍文在2006年开启的一场行动。当时就吸引了很多人,全球有至少180个国家的1100万名抱怨者都参予了这次行动,我想让你加入,成为一名戒掉抱怨的践行者。只要能坚持21天你就成功了,首先在自己的左手上带一只信物,每当你不假思索的开始无意识抱怨的时候,你就把它换到右手上,当你再次抱怨的时候,再从右手换到左手上。如果抱怨了你的坚持天数就会在那一刹那间清零,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开始计算日期。任何的信物都可以,一块手表、智能手环、一枚戒指或者一根简单的头绳,当你经过理性评估做出建设性的抱怨时,不需要去更换他的位置,现在就加入这场活动吧。
我始终相信,也会一直相信我们能够从改变意识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作者写出“抱怨的本质是对当下的不接纳,所有的抱怨,都蕴含一种负能量,当你抱怨的时候,你也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受害者。改变现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