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考试,要考95分以上!
您是否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的话?“给孩子设定一个目标”这是家长们常犯的错误。
孩子和家长比,在人生经验方面可以说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希望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为了实现未来的长期目标,我该怎么制定几年后的中期目标?
✔为了实现中期目标,下个月我该做些什么?
像上面这样,从长期目标倒退回来,制定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的方法,很多成年人都不一定做得好,就更不用说孩子了。
因此,很多家长就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我来替你制定目标”。
“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过上安稳的生活,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考上好的初中!为此,我们要在孩子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就给他选好的补习班,并让他的成绩始终保持在中上水平,最好进入顶级行列……”
很多家长就这样苦心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并想方设法为他们把路铺好,引导着他们往前走。当发现孩子脱离正轨的时候,又会拼命帮他们修正路线。可是...
一、强加给孩子一个目标,他不会产生挑战的冲动
我们人类有一个最基本的欲望,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主”而且,主张“自主权”的欲望还非常强烈。
当一个人的“自主权”被剥夺,要求他按照别人制订好的计划去做,那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变得索然无味,只会变成任务,甚至是负担。同样的道理,面对别人强加给自己的目标,人不会产生挑战的冲动。
父母出于好心帮孩子制定了目标,希望孩子朝着目标努力,但实际上,孩子对这样的“外来目标”并不会产生主人翁意识。顺从的孩子,可能会把它当作一个任务去做,父母根本感觉不到孩子的热情。而逆反心理较强的孩子,则可能完全不听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强硬施压的话,搞不好还会形成亲子对抗,甚至亲子感情破裂。
先不说逆反的孩子,就拿顺从的孩子来看,虽然他们表面上按照父母指的道路在前进,可是,当他们遇到游戏、电视、漫画等眼前的诱惑时,基本上没有抵抗力。因为在他们的天平上,“目标”比“诱惑”要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该怎么办呢?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如果孩子还不擅长制定目标,我们可以进行引导,但方式、方法要高明,不能弄巧成拙。
二、我们给孩子的不应该是“目标”,而是“信息”。
孩子之所以不会设定目标,主要原因是“经验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认识不足”。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是没法把它设定为目标的。打个比方,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IT还不了解,他不太可能说:“长大以后我想当系统工程师。”
恐怕“系统工程师”这个词他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小朋友的理想一般都是“开一家花店"“开一家面包店”“当地铁驾驶员”“当明星”“当科学家”等在他们认知范围之内的职业。
因此,要想让孩子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我们首先应该帮他们弥补认识不足的问题。说点题外话,不是关于家庭教育的,而是关于国家层面的教育策略。在马达加斯加进行了一项教育实验,通过向孩子和家长提供更多有关教育的信息,结果大大提升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三、给孩子合适的信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们的行为。
研究人员在马达加斯加选择了一部分小学生,然后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一组,研究人员告诉孩子和家长一些教育投资的信息。
比如,现在花费多少金钱和时间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未来可能收到多大的回报。而对于另一组受试者,则不告诉他们这些信息,让他们像往常一样学习。结果5个月后,研究人员对两组受试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对比,发现没有获得消息的那组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变化,而获得消息的那组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多。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贫困行动实验室”也进行了很多相关研究和比较。结果显示,仅仅是向学生提供5个月的信息,基本上不花什么成本,也比田纳西州用两年时间、花费巨额资金实施的帮助学生学习计划,效果要好得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给孩子们提供合适的信息,是相助他们找到学习的理由(R)、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
四、职业体验和参观中学、大学,都是激发孩子动力的好方法
现在很多机构可以为小朋友提供职业体验,比如,小小消防员、小小医生、小小法官等。不知您有没有带孩子去体验过?如果带孩子体验过,而且孩子还从中找到了感兴趣的职业,那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个时候,您就应该引导孩子思考:以后为了从事这个职业,你该怎么做呢?该往哪个方向前进呢?
想当牙医的话,就得考医科大学的牙科专业;想当法官的话,就得考法律大学;想当飞行员的话,就得考飞行学院…那么,为了考上这样的大学,现在该考什么样的初中呢?三四年后又该考什么样的高中呢?为此该怎么制订学习计划呢?当孩子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要引导他们规划一条正确的道路。
另外,还建议家长们在孩子较小的时候,有条件去高一级的学校参观。
五、等待孩子自己说出目标
父母只管不断给孩子提供有用的信息,静静等待目标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不要着急,等时机成熟,孩子自然会说出他的目标。
不过,人类也是一种善于遗忘的生物。有的时候虽然心中产生了向往的目标,可一段时间不碰触它的话,心中的向往也会渐渐变淡。所以,为了不让孩子淡忘了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经常制造一些让他们想起目标的机会。比如,闲谈的时候问问孩子的理想,请他谈谈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
当您的孩子到了一定年纪,有足够成熟度的时候,您就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行动目标”了。比如:“为了实现理想,你想到该怎么做了吗?”因为目标是从他们内心产生的,所以他们也会有很强的动力去规划、设计自己的行动。
总结
当孩子的经验、认知还不足以自己制定目标的时候,家长可以持续地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信息。然后家长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