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薯

    我的家乡在河南南阳下洼乡王庄村,我小时候跟妈妈在老家农村生活。那时爷爷奶奶在县城工作,爸爸在苗店粮所,在上小学前我其实经常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几个地方轮流住着。那时候交通不方便,爸爸一个月不回老家一趟,地里农活全靠妈妈和我们几个小孩子一起干。虽然我不喜欢干农活,经常想着去城里,但为什么多年以后,我记忆中很多都是在家乡干农活的场景,我长大后吃的也是小时候喜欢吃的农家饭。尽管那时我还很小,只有十多岁,因为我12岁就进城读书了,后来回家乡次数也很少,放假了才回去几天,再后来妈妈进城,就基本上不回家乡了。但家乡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特别是家乡种的红薯。


家乡是大片的平原,比较适合种小麦、玉米、芝麻、绿豆、大豆、花生,红薯等农作物。特别是我们社旗东边,种的红薯,花生更多,可能是根据土质种植,我们村岗地比较多,土质多沙土地。我们社旗县的三粉,绿豆面条,芝麻香油非常有名,畅销国内外,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我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红薯,每家都有十多亩,有春红薯和秋红薯,春红薯是春天的时候用红薯下芽栽种的,秋红薯是麦茬红薯,是用春红薯长的秧栽种的。春红薯成熟的比秋红薯早一两个多月,结的红薯大一点,秋红薯是小麦收割后栽种的,成熟的晚,结的红薯小一点,产量低一点。

每到种红薯的季节,我们全家人都在为种红薯忙碌。过了年农历二月,我们就把红薯从红薯窖拿出来,那时候为了储存红薯,几乎家家挖的都有红薯窖,红薯窖有五六米深,口宽有一米,越往下挖得越宽,宽约二米,挺宽敞,因为里面要放很多红薯,多时放几架子车(以前农村干农活用的板车)红薯。以备平时之需和来年春上下红薯母。老家有一句话:“红薯面,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贴切的说出了我们老家就是以种红薯为生的。每次去红薯窖拿红薯,大人就拿着筐子绳子带着我们小孩去。到窖口,先把窖盖子打开通通风,因为怕里面缺氧,待10多分钟后,拿条长绳子从小孩后面攀起到两胳肢窝下,小孩子双手握紧绳子,然后把小孩慢慢匀速放进红薯窖,小一点的孩子直接坐到筐子里放进红薯窖,那时候觉得挺好玩的。大一点了,两手撑着红薯窖两边,两脚蹬住墙壁,就能慢慢爬出红薯窖。在红薯窖里把红薯放进筐子里,让红薯窖外的大人把筐子拉上去,再把小孩拉出来就可以了。现在农村好像没有红薯窖了,不知道冬天他们怎么保存红薯的。红薯母要挑选个大的,品种好的,这样的红薯产量才高,质量又好。挑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把红薯母一排排放在挖好的一个长方形的土池里放好,用树枝支上架子,上面盖上薄膜,定期浇水,隔一段时间后,红薯母上面就长出了红薯芽,待长到一定大时,到种春红薯时就把芽摘下来,拿去栽种。用犁子在地里犁出红薯垄,趁太阳不毒时去地里栽苗,一尺远栽一棵,挖个坑,红薯苗放进去,然后浇水,封土。这春红薯栽种上了,剩下的时间就是锄草施肥。那时候草长得也特别快,这块地的草锄了,那地块的又长起来了,每天没有歇息的时间。整天扛个锄头到地里干活,所以人们形容以前的农民干活是土里刨食。到割了小麦后,准备犁地种秋红薯,这时种的春红薯秧子已长得比较长了,待下雨后,地里泥土比较湿润,我们就会拿着镰刀去把每棵红薯上面长得比较长的红薯秧割下两截,然后拿到田地头剪成五六寸长的一枝一枝,插到红薯垄上。我们小时经常用红薯叶和红薯杆做耳环,然后戴在耳朵上,这给劳累的农活也增添了一些快乐。天气热,红薯秧长得非常快,不出半月,秧子就爬满了地。我们就得定时去红薯地翻秧拔草。有时还得把长得太茂盛的红薯叶割下来喂牛,或者蒸红薯叶,如果叶子不翻晒,太茂盛,会影响红薯的产量,因为叶子把阳光全挡住了,红薯就结的小。到农历六七月,就结红薯了,十月份左右红薯就长成了。先把红薯秧割掉,再犁红薯。那时候,大人在前面用犁子犁红薯,我们跟在犁子后面捡红薯,红薯上面的泥土很好搞,掂着红薯根一耸,泥土就耸掉了,因为种花生和红薯选的土地都是沙土地。红薯捡起来放成一堆一堆,然后用架子车拉回家。小时候收完红薯后,我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遛红薯,我们背着袋子或挎着筐子,拿着小锄头,去收完红薯的地里看有还没有落下的红薯,我们刨半天,总会背回家半袋子红薯,那真是童年的收获和乐趣!收回家的红薯,一部分切成红薯干晒干卖掉,一部分打粉下成粉条粉皮,一部分装窖平时吃和留红薯母。先说一下晒红薯干。这个红薯干是选一些大个的红薯用推子切成一片一片,然后撒在地里晒干,天气好,三四天就晒干了。然后装袋拿回来,平时煮稀饭了放一些进去,这样有红薯干的面汤好喝。或者打成红薯面蒸馍吃。好像这些年农村很少推红薯干了。我们小时遍地都是晒红薯干的,在场上或收了秋庄稼的地里晒。我们的任务就是撒红薯干,捡红薯干,大人负责坐在板凳上推红薯干。

再说一下打粉晒粉面。红薯收回来后,拉到坑边或压井边洗干净,用机器打成糊,然后用大箩过几遍。隔一夜沉淀后,第二天再兑水搅匀,用二箩再过一遍。二箩更细,把细红薯渣分离出来。再次沉淀后,出来的红薯粉块,兜在白布做的粉包里成型,成型后叫面蛋子,晒的时候在地里铺上单子或薄膜,掰成一小块一小块晒干,以前在地里晒粉面,怕别人偷,大人们还专一睡在地里看粉面。粉面可以摊煎饼,可以做粉皮,可以做粉条。我们村做粉皮的的比较少一点,我也没亲眼看过,在这里就不叙述了。



老家的三粉非常出名,粉条,粉面,粉皮,很多远销国内外。外地人经常到我们老家这边收购。我们村几乎家家下粉条。每到下粉条时间,也就是农历十一月左右,等冬季天气最冷、夜里开始上冻的时候下粉条。村头支起几口大锅,一些身强力壮的男人们一手拿瓢,一手捶打,又细又滑的粉条从瓢眼里下到大锅的滚水里,煮熟,然后用长粗筷子捞起,放粉条竿上,等晚上结冻,早上再放水里化冻,再拿到大路两边的长绳上晾晒,这就成了好吃的粉条。我们老家下的粉条是纯手工粉,不添加什么化学原料,吃起来非常好吃。猪肉白菜炖粉条,鸡肉蘑菇炖粉条,萝卜炖粉条,吃起来筋道,软滑。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下粉的时候吃一碗刚出锅的热粉条,去后园菜地拨几棵蒜苗在碗里一捣,放上盐油辣椒,把热乎乎的粉条一拌,别提多好吃了,那真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晒粉条时也很壮观,村边路上的树上,扯起好多绳子,把下好的粉条晒上去,一排排,一行行,就像粉条的世界。




我们家乡的红薯非常好吃,有一种甜的,一种粉的。甜的吃着软甜,我们叫红瓤红薯,其实是金黄色的,叶子是紫色,但是产量低,一般都是种少一点留着自家吃,因为出粉少。另一种粉的出粉大,产量高,一般种植面积大,好下粉卖,红薯里面的津很多,白乎乎的,沾到手上,粘乎乎的,像胶水一样,时间一长就变成黑色的,洗也不好洗,但出粉就是高。我的妈妈每到蒸馍时就会给我们蒸红薯吃,甜的软的流水,粉的吃着噎得慌,但非常香。有时做完饭后,我们就会往锅灶扔几个红薯烧烧吃,等到半晌肚子饿了,就扒出来吃,真是解谗。现在街上也有卖烤红薯的,每次看到就想买一个吃。一买红薯就让我想到我们老家有一句口头语“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的要为人民办事情,不办事情不如回家卖红薯。那普通老百姓说话做事更要踏踏实实,本本分分。


红薯全身是宝,叶,杆,根都可以吃,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高钾低钠”之王之称,而且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能使人延年益寿,被大家公认为长寿菜。

红薯的叶子可以炒着吃,蒸着吃,梗子炒着吃,它的根红薯又可以烤着吃,蒸着吃。我最喜欢吃蒸红薯叶,特别是八九月的红薯叶,吃起来非常好吃。红薯叶洗干净晾一会儿,把水控干,然后拌面,面拌均匀后放在笼屉中,水开后蒸20多分钟就可以了。剥一头大蒜,然后捣碎,放入水、盐、芝麻油,这就是蒜汁,吃的时候红薯叶醮着蒜汁吃,非常解馋,越吃越好吃!在以前的年代,农民缺吃少穿,红薯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随便一支秧插在土里就能生长,以它的高产量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就让我们想起了明朝时把红薯从吕宋岛(今菲律宾岛)千辛万苦带回中国福建的红薯之父--陈振龙。因为他把红薯秧带回福建,得以种植遍及全国,使农民们得以填饱肚子。红薯不仅生长迅速,而且产量很高。最重要的就是它几乎不挑土壤,多么贫瘠的土地都可以长出非常好的收成。而且,它的口味很好,不管是蒸,还是煮,甚至是生吃,都非常美味。另外,饱腹感还非常强,吃上一个就能够半天不饿。红薯这么好,当时吕宋岛人把它当成国宝,禁止外国人偷运。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把红薯秧缠在麻绳里,外面又用泥巴糊上,然后缠在货物上才得以逃脱港口兵士检查带回中国,所以红薯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充满感恩之心,记住陈振龙这个人的名字。

这就是我家乡的红薯,我把童年时的记忆写下来,也是为了找寻一些家乡的味道,以及我对家乡人与物的热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遛狗回来,一进门,就闻到馏(蒸)红薯的香甜味道(我出门时蒸上的)。掀开锅盖,热气腾腾,挑拣长得顺溜光滑的拿出两个,...
    青青白杨8阅读 1,290评论 13 69
  • 1 我的故乡在豫南农村。 我的少年时期,正赶上生产队解散、土地分包到户轰轰烈烈展开。在我的记忆中,村庄周围的田野里...
    乡土中原阅读 2,228评论 16 149
  • 胸中千万语,下笔难一言。这篇文章是我内心不能触及的脆弱,花了我多少泪水。—题记 小时候家住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
    无处安放的橙色阅读 281评论 3 0
  • 年初一的清晨,在我给父亲打电话拜年的时候,父亲刚刚从地里上坟回去,就回老屋的院子里去了。闲不住的父亲,正在老屋的院...
    1如是我闻阅读 973评论 7 26
  • 原野土坡地几垄,披蓑带笠谷雨种。绿叶玉茎阳光照,藤蔓根壮雨露浓。风暴雷电烈日烘,埋头挣扎泥下红。苦难贫穷救命时,香...
    玉妮阅读 764评论 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