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7梁惠王章句16-1》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7梁惠王章句16-1》

今天是丙申年丙申月甲戌日,七月十八,2016年8月20日星期日。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他日君出,则必命有司所之。今乘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请。"公曰:"将见孟子。"曰:"何哉?君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

一,译文。

嬖人,指的是亲幸之臣,王跟前的红人。

当时,孟子的弟子乐正子在鲁国就职,曾经在鲁平公面前,称赞老师孟子的品德学问和能力。这次,孟子到了鲁国,平公就安排出行,准备前往拜访孟子。

这时,他所宠幸的小臣臧仓请示道:"平日您出外,一定把要去的地方通知管事的人。现在车马都已经准备好了,下面的人还不知道您要去哪儿,所以来请示。"

平公说:"我要去拜访孟子。"

臧仓说:"为了什么呢?您不尊重自已的身份,放下身份,先去拜访一个平民,为了什么呢?您以为孟子是贤德之人吗?贤德之人的行为应该合乎礼仪,而孟子办他母亲的丧事大大超过他以前办父亲的丧事,这怎么是贤德之人该有的行为呢?您不要去看他。"

平公说:"好吧。"

二,现象。

鲁平公由诚意十足到改变想法,前后只用了一次对话的工夫,话说,连一顿饭的时间都没用,整个儿想法就转了。对此,张居正先生感慨万千,说:"乃平公一念好贤之心,只因臧仓阻之,遂以不果"。

读孟子,常常警醒:小心,别做鲁平公;小心,别做齐宣王;小心,别做梁惠王。我也在想,怎么搞的,总是防卫型的?不能直接学做孟子吗?琢磨久了,终于明白了:我缺少孟子的学养之功。这东西不是古董,直接拿过来装口袋里变成自己的,这需要时间,要一万小时定律,要七年小成,九年大成的锤炼,需要日日为功的修养。要想成此大功,先要经过把自己当病人修治的过程,要修筑防护堤岸,先有警戒,后有戒功,最后还要再加上定境。唯有如此治身,方有学成之日;唯有如此成,孟子的心性方能滋养我之心性,也才有那么一个盼头:同频孟子,感通天地。

在这之前则要学曾子的"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警惕自己做出鲁平公这样虚荣傲慢误身误事的蠢事。

张居正先生说:"可见谗说易行,君心易惑,此明主任贤不可不专,听言不可不审也。"张居正先生从帝师到帝相,被誉为天下第一相,此誉绝非浪得虚名,那是向中华儿女展示了雄劲的精神风貌的天下第一相。

张居正先生的这一声劝诫,还不够份量吗?如果这都不能引起重视,还有什么能让头脑振作起来呢!

以我而言,所谓好贤即是从师不辍,紧紧跟上师父的教育。工作生活中,警惕自己说谗言,防止自己惑谗言;学问志向上,排除谗言不分心,尊师大贤不惑志。

鲁平公自己关上了走上大道的机会。我虽有幸行走在师门大道上,却要防止幻觉假象,即,"以为我在大道上"的假象,学道并不等同于得道,更不等同于行道。这种假象的可怕在于,以道自重而道非其道。规避风险的办法就是做一个老实人。清心,实学,知行合一。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