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时候就听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长大后自己成了教师,在太阳的照耀和党的培养下,对教师师德有了点点感悟。总结一句就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学生现状之我观察
(一)快乐需要加油。人天生是具有好奇心的,学习中的一点点小发现,我们都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兴奋,眼里泛着光,那是追求真理的智慧之光。高中生的这种光微弱了,他们也挣扎,摆烂后也痛苦。受尽学业成绩的打击后,摆烂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不在乎就不会被伤害。用他们的话说:“没心没肺,活着不累”,笔者思考这样的生活没有伤害但是也没快乐。是的,在学习中没有胜任感和收获感,还备受来自各方面的打击,自然是快乐不多。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学习爱,成为爱,将真爱传递,让学生在被爱包围的快乐环境中学习成长,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跃升。
(二)空心目标感不强。胸中有梦想,浑身充满正能量。坐在教室昏昏欲睡的学生不乏其人,教师的“叫醒服务”收效甚微,原因是人无法叫醒一个装睡或不想醒来的人。老师端着满满的一碗“参汤”却无法“投喂”进学生的心里。学习如同一个人在大海航行,心中有梦想就有了航向,即使碰到大风大浪,也会容易调整风帆,最终驶向成功的彼岸。作为一名教师,要思考如何唤醒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立志尤为重要。
(三)善学才更爱学。有些学生埋头苦干,那刻苦的程度真的可以用“努力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来形容,但好成绩却姗姗来迟。久之,他们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圈里。正确的学习方法能让学习更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学+勤学并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教授学习方法是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
以上是笔者近十年的教学生涯的微观察,本文围绕爱是教育的灵魂、引导学生立志、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和教授学习方法还有榜样示范四个方面论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爱是教育的灵魂
(一)学生需要的爱是什么。爱的定义是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是持续表达并让对方收到,是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爱他。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然过去,因为我们的时代变了,这是个追求个性表达自我的时代。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成了他们的主要追求。在学习中感受到胜任和收获感,自然打通大脑中快乐的回路。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这里有个前提是爱学生。高尔基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就给他们多一点肯定,在作业、考试、课堂表现、品行等方面给予及时的肯定,提升学生的价值感。另外倾听孩子的心声很重要,前提是师生的关系要好,有关系才有教育,才有倾听学生真实心声的可能。正确倾听要做到不评判不打岔,经营亦师亦友的关系,传递“你的想法很重要”给到学生,让他感受到被尊重,被看见,被允许。
(二)允许出错,鼓励尝试。学生每一次的尝试都需要老师的鼓励,这样他们才敢于尝试,能在尝试中有所收获,并且越挫越勇。错误的价值是找到正确的方向或者路径。目前不少学生避免出错选择不行动,等于不战而败,这样的状态久了也会把自己逼近一个边缘的角落,感到孤独。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在教师的课堂上感受到出错是被允许的,他是安全的,课堂活力才会被激发。所以当学生出错,我们第一时间要肯定学生的勇气,安慰他允许自己表现不完美,感谢他为全班做了反向示范,这是助人的行为。同时也表扬全班同学,在面对出错,我们表现为理解,并看到同学的正向品质。这样大家都知道在这里我是安全的,被允许的,被爱的。他接受了这些,久而久之他的心就会敞开,当心敞开的时候,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东西就更容易进去了。学生也会更愿意在出错中找到学习的价值。
(三)以生为本,人在事前。樊登老师曾教过家长要想孩子取得好成绩,在孩子面前尽量少谈成绩。而是关心孩子的身体,关心孩子在校开不开心。“不要问学生学得好不好,要问他们学得累不累”,这在笔者看来是一次“曲线救国”。教师这样做时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爱和理解。成绩考差了不指责,因为我们知道考差的学生他内心也在翻江倒海很难受了,我们不雪上加霜。教师看见并主动疏导情绪再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提高成绩的事。情深智隔,人在情绪里不解决事情。不代替学生解决问题除非他需要建议。时时让他感受到被尊重。当学生充分感受到爱时,内心会涌起巨大的能量,这股能量能激发“我想学我要学”的内驱力,当学生把学习的责任握在自己手中的时候,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指日可待。
教师有爱,才能给到学生正确的爱。因为一个人没办法给到别人没有的东西。选择教师行业,就选择了学习爱,成为爱,传递爱的道路。
三、引导立志
(一)做有志向的老师。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有志向,活成学生向往的模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破掉“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很骨感”这碗“毒鸡汤”。还有不少学生孩子确立了梦想志向实现不了,会受到嘲讽及自我否定。教师传递治愈人心的话很重要:“梦想的确立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出发”。行动就有成功的可能。《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一字就是我们的志向梦想,我们知道在哪里停,(目标在哪里)才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出发。这是“以终定始”的思维。教师通过自身立志,追逐梦想,以身作则,让学生看到有梦可追,追梦人生是精彩人生。当教师活成学生向往的模样,相信学生也会上行下效,确定自己的目标,走上追逐梦想之路。
(二)有志者事竟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有坚定理想志向的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更有韧性和毅力去面对,这刚好应对那句话:“志向大了,困难就小了。”立志从下定决心成功开始,然后像剥洋葱一样让目标时间一体化,时间目标一体化。就是让目标可视化可量化。比如在考大学一事上,选定城市选学校,选好学校选专业,选好专业就看分数,一层一层剥下来,然后对照目前自己的分数再制定提分计划,再落实在每日执行清单中。这样我们就既做到了仰望星空,又兼顾到脚踏实地。因为对理想志向的坚定,即使在高强度的复习过程,学生也能看着前面的“光明塔”且痛且行,痛并快乐着。
(三)成功是自信之母,是成功之母。何为成功,笔者的理解是目标完成即成功。比如把某个知识点学会了我今天就成功了;今天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我就成功了;今天完成每天一道题我也成功了;今晚能比往日早睡20分钟我也成功了......每天大量地做小事并把它完成,积累成功,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自信是相信自己在某事有胜任感,当学生对学习有自信时,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笔者的一个小策略是布置学生写悦心日记。让学生刻意练习,寻找自己的成功之处,看到自己的收获和优点让自己越来越自信。自信的生命状态是渴望追逐理想志向的,他们眼光如炬,积极奔放,为理想志向挥洒汗水。那么如何制定成功的目标呢?目标的设立要符合SMART原则,S:具体的而且科学的,M:可衡量的,尽量量化和可描述的A:可达成的起到激励作用的R:相互关联的T:有时间限制的。
教师对学生志向的引领,让学生看到你在追逐理想,让理想照进现实,这本身也能让学生间接地习得性成功,提升自信,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也做一名追梦人。
四、学好=乐学+善学+勤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传学习之道,狭义说就是教授学习方法。像思维导图法、极简的参考答案学习法和费曼学习法......老师是学习法的先行者,是最好的学生。
(一)思维导图法。该法让学生参照课本的提纲,自己做示范,比如在修改病句这一知识点讲完并总结时,给学生发一张A4纸,让他们合上课本先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式画出思维导图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知识脑图化。
(二)费曼学习法。它的核心是知识的输出,课堂上,笔者的做法是每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会停下来让学生和同桌交流:“我听到了什么”。或者鼓励学生主动去教别人。学习金字塔中,教授他人的学习效果是90%,遇到卡点便是要继续完善的地方。不要害怕出错,重点是自己有助人的心。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人人向学,好学,愿意教学的氛围。教师此时要注意“赞美不停,鼓励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赞美就是强化学生把正确的事再做一遍。
(三)参考答案学习法。本方法是针对高三即将奔赴高考的学生,想要答出漂亮的答卷,参考答案的研究值得下点苦功夫。另外加上圈点划+备注的阅读法。学生在繁重的复习阶段,容易有急功近利的心理,正确的阅读方法能使咱们的步子慢下来,提倡“少即是多”的理念,给多一点时间思考,去科学刷题,寻找规律,模仿参考答案。通过思考所得,学生在学习方面容易找到成就感,产生内驱力。
学习生活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归因,并拥有成长性思维,面对挫折能够理性客观分析原因,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如果前面的爱和目标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那么学习就是快乐的。乐学有了,勤学也不是问题,他们会像拧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收获胜任感和自信。这里边有个“助力器”就是善学。通过科学方法不断学习,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有更高的文化水准。站在三尺讲台上更有自信和底气。这就是学生有半桶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做最好的学生,温故而知新。备课也能常备常新,给自己的工作增添活力和获得感。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重难的知识点自己如何讲才能更好地输送到学生的心里。这是一个良性的闭环,教师学得好,教得好,学生也会学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五、结语
教坛是一个修行之所,教师通过修行在其中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有爱,有志向,有技术全方面成长型教师,不断践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真爱的引领下去爱学生,在志向的引导中让学生树起自己的人生风帆;在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中去协助学生,进而实现教育的使命:去摇动一棵又一棵的树;去推动一朵又一朵的云;去唤醒一个又一个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