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看到了人生立于不败之地的策略,是简单朴实的道理,就是踏踏实实地积累,学会等待。
华杉老师讲道:“你大学毕业进入一个行业,踏踏实实努力干,15年之后,你成为了行尊或者高手。这时候你就立于传说中的不败之地了,拥有高手的自由。但谁愿意等15年呢?恨不得大学没毕业就创业,比尔·盖茨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的呀,扎克伯格也是大学没毕业就创业的呀,但大家往往就忘了概率问题。”
华杉老师这里分享的议题给当下的我很大的启发。「立于不败之地」有很多构成要素,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关于自己的,另一个是关于外部世界的。外部世界是不可控的部分,属于运气加成;唯一可控的是自己的部分,在自己的部分里,主要是「形」和『情』,具体地说就是积累和意志力。关于「积累」最重要的是“滴水穿石,日日不断”地修炼自己,关于『意志力』最重要的是不被焦虑影响,不要着急,学会等待。切己体察,我发现自己过去在「情」的方面是比较薄弱的,会出现着急和焦虑的情绪,情绪和等待是对冲的,出现情绪就会削弱等待的耐心。我反思焦虑情绪的起因,最大的点是:我对积累的「时间」有错误的认识。
人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都是相通的;立于不败之地、拥有高手自由的客观时间是15-20年,即使效率再高,积累再快也得8-10年,没有对『时间』有客观的认知,是心急和焦虑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在过去的经营时间里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投资」和『积累』,所有的行动属于“竹篮打水”的状态,没有形成资产积累起来。到了一定时期,想要兑换的时候,不仅发现不能贴现,而且破铜烂铁不值钱。
再次想到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中写道:“德鲁克说:人们总是高估了一年所能取得的成绩,而大大低估了30年、50年所能取得的成绩。这句话太深刻了,特别是后一句,人们不懂的积累的原理,不能以30年为时间长度来安排自己的计划。积累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