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
为什么人会有不同?自古以来,人们想的不一样,表现的不一样,经历也不一样。所以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人们会存在不同?为什么一些人更聪明或者品行更佳——是否有某种东西让这些人永远和别人不同。关于这个问题,正反两方都有很多专家支持,他们有些人认为,确实存在物理上的特性,正是它们造成了人们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这些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的差别。
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而思维模式:涉及教育、企业管理(固定成长)、个人管理以及生活方式、人际关系、恋爱关系成长、等等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固定型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举个例子: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生活: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你会怎么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会怎么做?
1、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这样想:“我感到被拒绝了。”“我是个失败者。”“我感到自己很没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优秀。”“我太差劲了。”换句话说,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直接的标尺。(有时候我们大家也会这样接连失败的时候会泄气)
2、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成绩是C+而不是F,只把考试设定成期中考试而不是期末考试,我的的车只是被贴了罚单而不是被毁了,打电话给朋友倾诉之举只是没有成功,并没有被朋友直接拒绝。没有什么灾难性或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但仅仅是在这些情况的影响下,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就已经产生了这种彻底的失败感和无力感。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
不要着急去证明自己
“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只是这些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呢?即使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这种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固定型思维模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尝试、尝试再尝试”或者“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入虎穴,也不会失去什么”“如果一开始你没有成功,说明你可能就没这个能力”“如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概因为罗马本来就不可能一天建成”。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风险和努力这两件事暴露了你的不足,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风险和努力这两件事暴露了你的不足,
要记着,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本来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他却没能找到什么方法去做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让他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你要理解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观点,但也要慢慢地去教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想问题,带他一起踏上你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学会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改变也许艰难,但我从未见谁说过不值得。这虽然可能只是那些历尽艰辛的人们自我安慰的说辞,但这些做出改变的人都会告诉你,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有了以前不曾拥有的东西,体验到了以前不曾拥有的感觉。
改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看待问题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吗?不能。但我知道,我因为这种思维模式而拥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更加丰富的生活。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我成了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
所以无论我们属于哪一种思维模式,都应该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提升改变,而且这两张思维模式是可以转变的且每个人都存在两张只是你更偏内哪一种,学会怎么去运用它!
以上是我在看《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感悟以及一些我个人的观点。如果你在遇到困难、或者现在处于迷茫的状态、又或者不知道如何思考看待问题的推荐此书,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此祝愿所有人一直努力一直幸运~
—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