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从古至今“重德”“惠民”都是统治社会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不仅是个礼仪之邦,而且是个道德哲学十分发达的民族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们便坚信“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于是他们实行以亲民惠民为主要内容的德政。
虽到了东周统治者的德行似乎赶不上西周可仍有许多故事把德治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隐公三年的“周郑交质”“卫庄公娶于齐”,桓公二年的“臧哀伯谏纳郜鼎”等等都提现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有德则乐,乐则能久”的德治思想。
重德不仅仅与统治者们有关,德高望重孔子同样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治民”一方面这样要求自己,一方面引导教化他人。教化的内容又在《周易》《尚书》《大学》《论语》中以文字的形式劝导众人。我赞同孔子的观点,同时也觉得国人崇尚“仁”“德”“善”,强调才德兼备是很有必要的,是助力我们长成一位德艺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关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