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 Ⅰ 著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的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的反面是浮浅工作。浮浅工作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观察一下周围,你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工作都存在误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无足轻重的浮浅工作上。我们都知道只有摒弃浮浅,拥抱深度,才能有所成就,那该如何摒弃浮浅呢?本书作者给出了四个有效的策略。
第一,做好一天的计划
做计划,这是一个最普通而有效的方法,但很多人却坚持不下来。不过,从现在开始,重新开始吧。
准备一个笔记本,在页面的左侧,写下当天的每一个小时,然后在页面右边写下对应的活动,比如9点到11点写新闻稿,12点到14点休息等。
但实行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计划不符合实际、计划被打断等问题,这时也不用沮丧,重新调整一下就好,你的目标并不是竭尽全力维持既定的计划,而是掌握时间的主动权。
作者推荐我们做计划的本意不是要限制我们,而是强调谋划周到,让我们更珍惜时间,也能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从而提高对时间和工作掌控感,最终实现产出最大化。
第二,定量分析每项活动的深度
在实践中,你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难判断什么事是浮浅工作,作者给出了一个标准帮你定量分析每项任务的深度。
比如做一件事之前,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一个新手来做这项工作需要多久呢?他需要的时间越长这件事就越有深度,反之他需要的时间越短,这件事就越浮浅,这样一问,你就能判断什么是浮浅工作,什么是深度工作。
知道了如何判断项目的深浅之后,你就可以进入下一步,规划每天投入浮浅工作的时间比例,作者说这个比例应该控制在30%——50%,这样的比例限制既能减少领导和同事对你少做浮浅工作的不满,又能保证你深度工作的时间,提升职场价值。
第三,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坚持不在下午5点半之后工作,作者把这种坚持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也就是规定自己只在固定时间段内工作,从而逼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践行这种方法已经有6年多了,还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虽然他晚上从不加班工作,周末也只是偶尔工作,但在3年时间里,他已经发表了20多篇专业论文,出版了两本畅销书,还赢得了两个竞争激烈的奖项。
其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兼顾一切,如果我们想做出成就,就必须向作者一样学会断舍离,拒绝无关紧要的事。
第四,变得不容易联系得到
很多人都习惯秒回别人的消息,很多公司也鼓励这种习惯,他们认为秒回的人都是积极认真的人,但在作者看来,秒回消息的人难成大事。
因为秒回就说明你一直停留在浮浅工作里,对别人的消息有求必应,就会耽误你实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是秒回消息的,不都是很难联系到吗?
所以作者给的最后一个建议是,变得不容易联系得到。
我所理解的这个建议,是在固定的时间集中回复信息、邮件,而不是随时去关注这些琐碎的消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我觉得在众多的法则中,少做无用功,砍除浮浅工作,是提升自己工作效率行之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