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风俗是回娘家,今年陪着爱人回去,又忍不住讨论年夜饭谁来做这个话题。
缘由是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做饭做菜尤其年夜饭可是大工程,如何做年夜饭才好呢?那些只吃不做的人,天真的认为不就多做几个菜吗,有些还做的不好吃,好像帮着吃就是恩赐了!
问题解决似乎不难,回家过春节,儿子带着自家人回来,当然是帮父母一起做年夜饭哈。
我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责任制,老人给孩子说明白,“今年年夜饭由你们做哈”,这样老人就可以多歇歇。
爱人不以为然,说能一起帮忙做菜就很好了,这个别指望,因为也就春节回家来住下,家里各种不熟悉,找东西也找不到,根本不习惯做饭菜,不当甩手掌柜就非常好了。
这倒也是,不乏这样的年轻人,春节年夜饭大家都在忙乎,而这些结婚甚至都有了孩子的年轻人,却在优哉游哉玩耍,人家父母不说让干活的话,别人也不好意思说,只能无语。
可见,回老家能够搭把手,帮助干些活,就是好孩子了!
我这次就是体会,晚饭后我说我来刷碗,毕竟这是最拿手的家务活,可老人说了,不比城里,没有自来水,没有小厨宝,要用盆掺上热水洗涮,就别沾水了,于是推辞一下了事。
我则揶揄爱人说,回家一边说老人身体不太好,关心一番,一边却不主动揽过做饭的活儿,这是言行不一哈。
回答我说,自己一直在帮忙搭手啊,没有不干活,最关键的原因知道不?
因为这是在父母家里,只要父母身体还可以,一定主导做饭菜的,自己的家自己熟悉,要是去了孩子家里,肯定是孩子忙乎做饭菜。
这个话儿很能说服人,听着耳顺,究竟是什么理儿呢?
一个原因是,谁的家里由谁做主,父母能干的活不会让孩子做,这隐含着家长身份,意味着主导权,主人客人的潜意识非常清晰,民以食为天,做饭菜意味着最大责任,这个责任由父母来做属于责无旁贷。
再一个原因,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再大在父母心里总是小孩子,同理在孩子心里,自己再大也是父母的小孩子,偷懒点慵懒些再正常不过。
关于回娘家做饭这个事情,有朋友直截了当回答,“我妈不让我干,换了场地我也不想干”“我回去父母还得操心我吃喝,我不住下才是孝顺”“父母并不希望儿女天天在那里,人多太闹了,老人喜欢清静”。
小结,只要父母身体尚可,一定会坚持下厨做年夜饭,如果身体不好不能干活了,几个孩子拖家带口都回来的话,鞭打快牛,最勤快的那个一定是干活最多的那个,大家想想是否如此?
回家过春节,谁做年夜饭?谁的地盘谁做主,最勤快的那个最辛苦!那么稍微引申到家庭教育,是否需要注意引导下一代孩子,主动多干活,搭把手多帮帮呢,否则养出一个白眼狼可就是自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