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股息策略好不好?2022年红利指数至今已有8%+的正收益,远跑赢其他指数。人们谈及高股息策略,往往将其与“类债资产”、“保守稳健”、“不择时”、“低估”相挂钩,其实不然。今天我们就仔细看看高股息策略有哪些特点?
一、高股息vs宽基指数。
一般我们会认为高股息策略在利率上行期才更加受益。事实上,若考虑分红再投资,高股息收益的红利策略跑赢绝大多数宽基指数。2011年以来,中证红利、中证全指和沪深300的全收益累计收益率分别为215.5%、124.2%和119.0%。
具体将资本利得和分红再投资拆分来看,分红再投资带来的年化收益率约 4.7%,已经高于资本利得的年化收益率 3.1%,分红再投资是高股息策略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的重要支撑。
二、高股息策略的波动性。
高股息策略的低回撤、低波动优势也增加了其长期配置价值。从历史经验看,考虑到收益波动与最大回撤后,对比自2010年以来中证红利在获取收益的同时能保持较低的波动率。而且,自2010年以来与2016年以来的最大回撤均为最小,体现出高股息+低回撤的比较优势,夏普比率较为可观。
低回撤还能带来二个隐藏收益:避免低抛高吸+节约交易成本。很多人在熊市底部会忍不住割肉,以求解脱;在牛市的时候,又会左买一个右买一个,一年下来换手率能到1000%+,光交易成本就浪费了不少。低波动性可以让人安心持有,从而规避这方面的损失,为人带来隐藏收益。
三、高股息策略成功的前提。
高股息策略的成功离不开权重行业自身的结构性行情。在红利指数构成中,周期、制造是大头,占比始终在50%以上,其次是金融地产。伴随A股的扩容,金融地产比重稳步提升,从早期的7%抬升至25%,而消费、医药、科技等成长板块的占比则相对较少。
行业方面,早期高股息资产多集中于交运、钢铁、煤炭、化工、汽车等行业,随后银行、地产权重逐步抬升,截至2021年底,中证红利前五大权重行业分别为地产、银行、煤炭、交运和汽车。所以,高股息策略并非经济下行期的对冲策略,因此为经济下行时金融和地产也会出问题。恒生高股息(513690)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因为踩了雷,净值下跌了很多。
尽管行业分布结构有调整,但周期制造与金融地产一直是高股息的核心,高股息资产本身的行业属性更多以顺周期为主。
四、高股息=低估值?
不完全对。先思考一个问题:银行既然那么赚钱,为何分红率一直只有30%-40%?因为它不能分太多,它的净利润不一定能100%转化为现金,等到金融危机时,可能会一次性计提非常大额的坏账损失。
高股息,实际上是高分红率和低市盈率相结合得到的结果,即股息率=分红率/市盈率,要么分红率上来,要么市盈率降低。所以:①有的企业估值确实低,但只赚数字不赚钱,不行;②有的企业赚了钱,但不分给你,像企鹅那样打着回购的旗号拿现金去为大股东减持护盘,也不行。
准确的说,高股息=低估+现金流良好+分红大方,有了分红就可以买更多低估的资产,形成良性循环。
五、高股息需要择时吗?
可以择,也可以不择。分红以后,你可以选择立刻花一部分,然后立刻买一部分。或者等待利率上行期在买入。事实证明,利率下行期高股息跑赢的概率并不高,反而利率上行更有利于高股息策略跑赢,高股息策略在2009年、2012-2013年、2016年、2017年和2020年表现占优。
纵观高股息跑赢沪深300的10个阶段,有几点特征:
①金融、地产、周期制造强势。科技、消费成长往往表现较差,医药也很低迷,市场风格是否有利于金融地产或周期制造,将是把握高股息行情的重要线索。
②市场整体处于ROE下行期。当市场整体都不行了,大家都考得不好时,成绩稳定的同学可以更吃香。
③市场整体业绩提升,但地产、金融、周期进步更快。当大家都在进步,但我们进步得比别人更快,业绩增速比其他板块更高。
④宏观方面,“PPI-PMI同下+宽货币”与“PPI-PMI同上+紧货币”的时期。前者往往意味着经济不景气,ZF要大力刺激经济,后者往往意味着经济基本面良好,ZF要缩紧钱袋子,估值较高的科技板块会率先承压。这两类组合也大致对应了金融、地产、周期制造占优的两类宏观环境。
若要择时,可以等待这几个特征出现时再入手。
六、结语。
①高股息策略在利率上行期表现相对更好。
②高股息策略占优离不开权重行业的结构性行情。
③一般在业绩顶之后,梦碎了人们会再度回归高股息。
④分红再投资能大大提升长期投资回报。
⑤组合构建方面,可以参考:近12个月股息率3%以上+近2年经营性现金流为正+盈利预期改善+pe<20+但行业占比不超过20%+市值不低于100亿。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