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咨询室来了一位十三岁的男孩,他整个人看起来腼腆、不安,在咨询师和他沟通了许久之后才用细微的声音吐露自己的问题:
“我在学校控制不住我自己,我很难听课,听课的时候我一直走神;妈妈只关心妹妹,根本不在意我;妈妈说等我成绩提高十名就带我去游乐园,妈妈已经很久没带我去过游乐园了;XXX的成绩本来没有我好的,但是他现在超过我了;我真的学不好,我已经很努力了,我也想提高成绩;我不敢和其他同学一起去玩,我怕影响成绩,更怕回家晚了妈妈会骂我......”
除此,在咨询中了解到,该男孩对自己的学习、性格、长相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自我怀疑,将各方面好与不好的结果都归因于自己,经常担心某一件事做不好就会被妈妈责怪,觉得有了妹妹以后妈妈就不爱自己了,也不出去社交,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上,学习也不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让自己陷入痛苦、疲惫不堪的境地。
但妈妈却说,孩子乖巧懂事,从来不让她操心,自己的作业每天都可以按时完成,也从来没听到学校有关于孩子的负面评价,只是不爱说话而已。
他不是乖巧、听话、懂事,因父母将过多的爱倾注到妹妹身上,需要通过证明自己的方式获得父母的关注,但是自身并未有很好的方法提升学习成绩,导致自己焦虑内耗。
他只是被严重的精神内耗吞噬,无法自我解脱;无休止的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瞻前顾后与犹豫不决并存。
心理学上认为:“精神内耗,就是将压力或心理冲突压在内心深处进行自我控制,没有负面情绪发泄,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导致心理压力大,疲惫不堪。而每个人心里储存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如果过度消耗,就会出现能量不足的情况。”
通俗来说,就是孩子内心像汇集了多种力量在打架,撕扯,互不相让,导致孩子失去决策力,前怕狼后怕虎,看似稳妥,面面俱到,实则孩子内心已经慌乱,自我焦虑,严重的精神内耗极易发展为焦虑、抑郁等症状。
内耗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让孩子对内心世界反复进行自我攻击,,把本应根植于内心的信心、活力、光芒消失殆尽,逼迫他们走向一条灰暗的人生,甚至踏足抑郁的边缘。
慕尼黑大学经济心理学家沙拉.迪芬巴赫说过:“精神内耗的外在表现是,会让人做事犹豫不决、被影响、行动力降低、注意力分散、累;而内在表现有,紧张、焦虑、自卑、情绪低落、生闷气。”精神内耗,像是住在孩子心里的一个捣蛋鬼,不停地发出声音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和专注力。
它用不易察觉的破坏力,影响孩子内心世界的秩序和安全感,让他们变得敏感、不安。
精神内耗的典型表现:
1、过度思考
常常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放在心中,只要脑子一停就会想到这件事,甚至是因为这件事而影响到其他的学习工作,过度思考导致过度困扰。
2、习惯性拖延
内耗者内心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但是无法及时去做,总是想着还有时间,干一点其他的再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3、内卷焦虑
内耗者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收到身边环境的影响,不断审视自己,开始焦虑内卷,但实际说不落实到行动中,越想越焦虑。
4、自我怀疑
内耗者经常会受到别人的影响,看到别人优秀就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看到别人明媚就会认为自己太阴暗不开朗,看到别人的家庭幸福就会认为自己的父母不够爱自己,总是自我怀疑、自我审判。
5、完美主义
精神内耗常常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在实施过程中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感到焦虑紧张,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做得那么完美,尽力已是最好。
怎样摆脱精神内耗:
1、调整心态,学习成长型心态
摆正心态是摆脱内耗的前提和基础,当坏情绪来临的时候,要及时向家人朋友倾诉或者是转移注意力到开心的事情上,拒绝做情绪的奴隶。
2、看见问题,对症下药
了解自己是因为什么内耗的,学习、工作、身材、容貌、经济,辩证地剖析自己是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差劲,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努力。
3、降低期待,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内耗者需要做的就是专注自身,把自己的优点放大,不要过度纠结自己的不足,只要自己尽力,结果如何又有什么关系。
4、立即行动,拒绝拖延
大部分时候内耗都是由于自身拖延,导致效率低下,唯有行动可以消除内耗,让自己忙起来,摒弃自我设限,直接去行动。
5、坚持运动,培养积极习惯
当你开始运动后,运动的痛感和分泌的多巴胺能够更好地刺激神经中枢,让你的思维更加的灵敏,人也会变得更自在、更有活力。
说在最后
赫尔曼.黑塞:你仔细看看动物,一只猫,一只狗,一只鸟都行,或者动物园里哪个发窘,它们都不会手足无措,它们不想奉承你,吸引你。它们不装腔作势,只显露本来的自我,就像草木山石,日月星辰。
人生有很多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根据自己的心之所想,走向自己的心之所向。
别被内耗裹挟,别被自我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