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作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破解的重点难点问题,各级组织部门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运用“求解思维”,努力推动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工作取得新成效。
细化考察内容,增强精准性。政治素质具有隐蔽性、潜在性的特点,相对抽象、较难量化,不易把握,如果按照“一套模板”测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就很容易导致政治素质考察结果“千篇一律”。细化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就是要让严选干部的‘发条’越拧越紧,将政治素质考察内容越做越实。“欲知平直,则必准绳”。要把相对抽象的政治标准“大概念”,细化成看得见、易执行的“细指标”“微操作”;突出个性要求避免模式化,要量体裁衣,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干部的差异性,细化考察内容要求,同时,做到既有共性内容又有个性特点,使政治素质考察由“虚”变“实”。
优化考察路径,增强操作性。政治素质考察是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能“临阵磨枪”“急用急考”,更不能“套路化”“走过场”,需创新形式载体、优化路径方法,精准画像、考准考实。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考察工作要“察”在经常,多以“四不两直”方式,通过督查暗访、政治家访等方式,沉入干部社交圈、家庭圈、朋友圈,捞出“活思想”“实素材”,让考察更全面立体;要用好大战大考“试金石”,紧盯关键处,坚持“听其言、观其行”与“察其举、验其效”相贯通,把重大斗争一线作为主考场,“现场记录”干部在关键时、关键事的履职情况,掌握政治立场、党性修养、能力作风等方面“写实词汇”,确保政治素质考察结论经得起检验。
强化结果运用,增强导向性。政治素质考察如若“只考不用”“一察了之”,考察就失去了意义,违背了初衷。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考”与“用”的关系,有效解决结果用不好、用不实问题。要将考察结果同干部使用相结合,将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硬杠杠,“一票否决”考察结果不合格的干部,坚决把“伪忠诚”“骑墙派”的干部挡在门外;将考察结果同干部管理相结合,对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严格管,及时约谈提醒,严防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将考察结果与干部教育相结合,针对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发现的问题,调整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强化干部党性锤炼。对政治素质好、政治担当硬、政治能力强的新时代好干部加大表彰宣传,引导干部把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扛起来,营造见贤思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