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系原创首发
每次学一计,重温中华经典
抛砖引玉
【原书解语】类以诱之,击蒙也。
【类以诱之】是指用类似的东西去诱惑对方。让对方产生贪恋,从而引出真正重要的东西出来以便我方获取。
【蒙】在“借尸还魂”里提到过,是《易经》中的卦名,也即愚蒙的人的意思。
相传【抛砖引玉】出自《传灯录》,唐代诗人常建听说赵嘏要去游览苏州灵岩寺。常建为了“诱骗”赵嘏在庙壁上题字,自己先在上面写了两句,赵嘏见了果然也提笔写了两句,且比常建写的还好。这便有了“抛砖引玉”的说法。
军事上的“抛砖引玉”,砖,为小利益,诱饵。玉,为目的,胜利。
因此若是施以小利的诱骗让对方上钩后,加以一网打尽从而获得最终的胜利。便有了此一计之说。
公元前700年,楚国攻绞国便用了此计。
楚国来到绞国城下,但绞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两军僵持了一个多月。
楚国大夫屈瑕向楚王献策:“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诱之。”
具体来说屈瑕认为绞国被困许久,国中定少薪柴。吩咐一些士兵假扮樵夫上山打柴,然后头几天故意让敌军抢夺成功。随后再派人埋伏,当敌军放松警惕,大批士兵出城来抢夺时正好聚而歼之。
果然这一招绞国上当了。他们连着抢劫了几次,得到了小利,吃到了甜头,就开始放松警惕,肆无忌惮想要抢夺更多,然后就中了埋伏。
绞国被攻破。
【按语】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
用此计需要对对方了解,也才能选择适合的“诱饵”。
现如今各种骗子、骗术很多,很多时候骗子也是要研究受骗群体心理需求的,针对不同的群体,骗术不一样,这个不上钩,总有人上钩。
而“不贪”是防骗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