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特想写东西的时候都是在上课的时候
太好走神了
甚至很多时候意识不到
还有思绪连篇的时候是在《特别的人》和Eason的花舍三部曲,四首歌连播的时候
我弟前两天中考,同时我好朋友高考,我就只记得给朋友缓解焦虑了
弟弟在考试的前两天晚上给我打了个电话“姐,我要中考了,你有什么劝告吗”
老实说,我不是很喜欢给人建议之类的,除非异常在乎,主要是中考离我太过遥远了,并且它没有那么重要,对于现在的我来说
除了这个,“姐,咱们出去玩吗,想去rb ”
我是在好多天之后才意识到这件事情当时是怎么发生的
为什么是rb
或许是两年或者三年之前,我看了一部电影
让我哭的不能自己
当时在家上网课
特别憋屈
从心理到身体
然后通过这个电影我又联想了很多很多
想到很多事情,关于“小时候”
那是一篇给我弟写的信
“你好好学习,我也好好学习,以后去rb 看樱花”
他记了2、3年,一直记得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区别在哪里呢,我知道答案了:一手经历和二手经验
书是二手的,只能辅助这条“路”
我爸在我心里是啥样的存在啊?
客观的分析,是个自卑又自负的人
我爸也是“方协文”
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意识到我爸才是占主导权的那个,我家的大事都是我爸做的,我妈负责的是那些小事。她的作用是干扰我爸做行动
我不是说我爸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只是在陈述客观事实,不评价对错,这里的干扰只是个中性词
完全理解我爸的性格形成
被围着惯了
他配,他应得的
好在他是个会反思的“大男子主义”
重点是好在会反思
如果我跳脱出来看这些关系,会觉得我妈有点心酸
为什么之前没发现?因为之前的我妈够强势
我把这些东西缩小,我妈这前半生是这么过的
那我这一生又会咋过的
我妈对我的爱是笨拙的
我爸妈给了我什么呢,给了我自信,给了我自卑,我看得见他们的窘迫。
他们都是笨拙的爱着我
家是个让我在爱里斗争反抗的地方
我总是心想,我不能回去,哪意味着我妥协了
这不是说我固执
是我回去之后的自己就不是我了
我由三个壳组成
在外面呢,我用第三个壳待人,
在家里,接近我心里比较柔软的部分,容易失控、
我的本我是最里面那层
但是当我处在第二层时我是没法思考的,因为这个地方有很多复杂的关系,错综复杂、杂草丛生,要耗掉我百分之90的精力
我越来越不愿意往回看了,过去是有很多很多值得回忆的,但我更想它们化成我身体里的一部分,我带着它们向前看。
观察自己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地方,好好保护她,放大,这是天赋和热爱所在
每日一问:我在为谁而活?
昨天和一个叔聊天,“准备好考研了吗?”
逃避了这个问题。
好的创作是什么呢?是让人能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生活
把格局放大